| | | 2017年08月26日 星期六
6
经济观察

“阳光动力”的幕后英雄


    ■张晓鸣

    2016年,自重2.3吨的飞行器“阳光动力2号”依靠100%的太阳能动力完成全程四万公里的环球飞行,让人们对太阳能动力在航空领域的应用满怀憧憬。“阳光动力2号”的环球飞行壮举,机上的太阳能电池是当仁不让的“主角”,但许多人不知道,首次大量使用在飞行器机身上的新型材料———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同样是这次飞行成功的幕后英雄。飞行中,由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制造的机身材料不但具备强大的保温隔热功能,而且大大减轻飞机自重,保证飞机在夜间依靠蓄电池能不间断地飞行。

    聚氨酯并非新鲜事物,早在1937年它就被德国公司科思创 (前身为拜耳材料科技) 发明,至今已有80年的历史。这一特殊的化工产品如今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从鞋材再到足球,以及冰箱用的保温材料。在眼下最热门的新能源汽车领域,为减轻汽车重量、降低油耗、提升安全性,科思创使用了聚氨酯+碳纤维的复合材料。其轻质、高效的工艺、高刚度与结构强度、优秀的抗冲击性能、高温及低温条件下尺寸稳定性好的特点,利于汽车轻量化开发。同时,在汽车电池方面,主流锂电池的外壳材料为不锈钢,分量很重。如果用高分子材料替代,起码可减重20%~30%,电池的能量密度也就上去了。“我们还在研究一个方向———利用聚碳酸酯技术做出更细小的微管,用水冷却技术让电池充放电更安全。”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黄云辉介绍。

    此外,目前车内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非常严重,提高车内空气质量并降低挥发性有机物的产生,是聚氨酯新品的重要方向。比如科思创还有一种备胎盖板技术,也可减少99%的甲醛排放。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