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08月25日 星期五
12
专版

党的理论创新之花在基层绽放

———闵行干部群众的“学习获得感”从何而来


上图:闵行区委召开中心组学习扩大会。本报资料照片
上图:《习近平讲故事》 新书品读会,体悟故事背后的治理之道,助力“人文之城、创新之城、生态之城”建设。       本报资料照片
上图:“修齐讲堂”在吴泾小学开讲,集体诵读修齐讲堂铭。
下图:理论教育大众化项目小板凳议事会。

本报资料照片

    理论短板是最大的短板,理论自信是最强的自信。只有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理论才能入耳入脑入心,产生说服力、感召力和思想魅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学习”成为闵行党政机关、企业学校、社区社团、媒体网络、社交平台的高频热词。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从党的最新创新理论成果和当代中国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中汲取思想养分,补给精神之钙,在理论学习中自觉坚定“四个自信”,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坚持“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看清了闵行发展方向,理清了发展思路,找到了发展动力,形成了全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可喜局面,广大干部群众有了明显的“学习获得感”。

    在闵行,“理论学习”首先抓“关键少数”。区委中心组始终把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重要的学习 内容,坚定“四个自信”,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的执政能力、服务能力;在闵行,面对老百姓,理论学习化身为生动贴肉的“故事团”,一个个富含着核心价值观的身边故事,在传递给百姓的同时,凝聚并增进了百姓思想上的共识;在闵行,理论学习更讲究“接受度”,“跟着时代走、跟着人群走、跟着人心走”,人群在那里,理论宣传普及的课堂就开到哪里;也是在闵行,理论学习更插上了数字化的翅膀,多媒体、多手段、多途径地走进百姓生活,在润物细无声之间熏染着一个城区的品格。

    党的理论创新之花,在这片沃土上蓬勃盛开,鲜艳绽放。

    理论学习

    牢牢抓住“关键少数”

    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导:“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闵行区委时刻以此自勉和勉励领导干部。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为载体,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做合格党员,做优秀干部,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闵行生态宜居现代化主城区建设的思路、政策、举措、办法。

    学原著、悟原理,坚定“四个自信”,强化“四个意识”

    对于基层一线的领导干部来说,坚定“四个自信”,强化“四个意识”,前提是不断加强理论学习,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闵行区委把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列为中心组学习的必修课、必读书。区内修订了 《中共闵行区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委 (党组) 中心组学习的意见》、《闵行区关于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 等,规范学习内容,明确重点任务,创新学习载体,丰富学习形式,完善保障机制。

    结合每两周召开的区委常委会,每月组织安排常委集中学习1-2次。会上既有重点发言,又有交流讨论,确保中心组成员始终走在理论武装的最前列。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传达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学习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等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40多次。同时,学习研究与地区改革发展稳定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经济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定期召开中心组联组研讨会。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通过集中学习、讨论交流,区委中心组成员和全区各级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到“四个自信”是贯穿在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的一股浩然正气,有没有“四个自信”,能不能坚定“四个自信”,既关系到我们对过去近40年改革开放的深刻认识,也关系到我们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正确把握。只有牢固树立、不断强化“四个意识”,自觉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自觉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才能切实提高政治觉悟,做到政治合格。

    在运用上下功夫,在转化上做文章

    理论只有同实际相结合,才能成为推动实践的强大动力。闵行区委始终把学习理论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有机统一,在运用上下功夫,在转化上做文章。

    闵行区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其转化为制定发展规划的重要指针,突出全局谋划,制定闵行建设生态宜居现代化主城区的战略发展目标。围绕“建设生态宜居主城区指标体系、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生态环保水平、推进平安闵行建设”等四大主题,深入开展专题调研,进一步明确把创新转型、深化改革、绿色集约、共享惠民、扩大开放、依法治区贯穿于新一轮发展的全过程,确立“到2020年,初步建成生态宜居现代化主城区”的奋斗目标。通过深入学习总书记关于经济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要论述,进一步认清了闵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短板,如:区域产业功能定位还不够明晰,先进制造业项目储备还不够充足,统筹推进产业和城市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基层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还有待完善等方面,找到了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和重要部位。

    面对城市快速现代化进程中河道污染严重、空气污染严重、村居环境脏乱差等短板和不足,各级干部对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思想,体会深刻,感受强烈。聚焦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闵行区委统筹推进补短板的实际行动,把“五违”整治作为“破瓶颈、补短板、促发展”的有效抓手,统筹协调和持续推进“两个美丽”建设。2016年,累计拆除违建1300万平方米,统筹协调解决了转型升级、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中遇到的人口调控、安全隐患、“城中村”整治、落后产能挤出等问题,为闵行产业转型升级、土地复垦、改善民生等打下了扎实基础。拆除河道违建72万平方米,“四类沿线”违建40多万平方米,全力推进129条黑臭河道整治,改善生态环境。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补齐农村生态环境、村民自治管理的短板。与此同时,还启动了177公顷的梅陇外环生态建设和苏州河生态廊道等生态工程,还绿于民,造福于民,浦江郊野公园已建成开园。

    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也要思想先行,理论引领。闵行区在深入学习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水平的重要讲话中感受到了思想的力量。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贯彻落实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的要求:“上海一定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做得更细、更实、更深入人心,努力在这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始终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五位一体”整体推进,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区。2016年,大力推进“洁净闵行”、“秩序闵行”、“诚信闵行”、“尚德闵行”四大行动,培育社会文明新风尚取得明显成效。我们深入开展“最美社区”、“最美校园”、“最美家庭”等系列最美活动,创新文明城区创建的形式、内容和载体,积极探索推进党建引领下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大大提升了城区文化活力和文化软实力。

    面对面、接地气

    “讲好理论故事”

    在闵行,有个百姓故事团,“故事大王”们以深入浅出的故事和语言为民众传播理论,进行思想教育。自2010年起,在闵行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下,在各街镇(莘庄工业区)、各部委办局等大力推动参与下,闵行区百姓故事团以虹桥镇百姓故事工作室为依托,开始深入社区用百姓语言讲述闵行故事,让闵行故事滋养百姓生活。理论教育在闵行有了深厚的土壤。

    用“软身段”,讲好“硬道理”

    理论面对面,交流“三贴近”,“软些、短些,再软些,再短些”,是闵行百姓故事团的追求。今年2月起,区委宣传部起草并印发了 《关于加强闵行区百姓故事团建设的实施意见》,并组织各委办局和各街镇、莘庄工业区申报区百姓故事团信息员、播报员、故事创作员、故事讲演员,组建“四大员”队伍,14个街镇、工业区和25个委办局共申报“四大员”153名,充实完善了故事团组织架构。同时建立联络员制度,组织各街镇、委办局共申报38名,负责对接故事团建设工作,并分类开展区域内百姓故事团成员的常态化培训、演出、宣讲等工作。

    区百姓故事团坚持结合闵行中心工作,深入挖掘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中涌现出的“感动人”和“感动事”,用“小故事”讲清“大道理”,用“新表达”讲透“老道理”,用“软身段”讲实“硬道理”。仅上半年,故事团已深入到社区、委办局共开展24场次宣讲,约1800人参加。

    在上海书展期间,《习近平讲故事》新书品读会吸引了区域内优秀青年骨干、大学生代表和百姓故事团成员以及浦江镇通讯员200人积极参加。优秀青年骨干以书中“为政先修身、滴水穿石、治学三境界”等故事为主题,分享阐述了用传统“修齐”文化、现代“修齐”文明提升自身人文素养,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增强“四个意识”等。大学生们以书中“中国科技为什么落伍、国产手机逆袭、张之洞的感叹”等故事为主题,分享了创新对民族发展、科技进步的重要意义,用大学生的朝气激发创新的活力。百姓故事团宣讲员围绕书中“APEC蓝、世界八大公害事件、造好“两座山”等故事,结合自己创作的、发生在基层的环保小故事,分享了天蓝地绿水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讲好党的理论创新故事,讲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故事,讲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上海城市发展和百姓身边的故事,闵行的优秀宣讲队伍活跃在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和普通市民当中。

    “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隐形翅膀”

    在一定程度上说,传播力决定影响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当然要主动适应信息传播方式和市民接受习惯的深刻变化,积极运用现代媒介传播科学理论。闵行积极探索运用现代传媒理念,借助“文明闵行”、“视听闵行”等微信公众号,推送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不断提升理论宣传的感染力、渗透力、影响力,提升理论的说服力。比如,为了扩大理论故事团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区广播电台还在《直播闵行》节目设立《社区播报》、《社区故事》和《人物故事》等栏目,组织信息员报送相关信息共187条,其中119条被栏目采用,由故事团播报员在栏目中播报。而闵行报社、区政府网站、街镇(莘庄工业区)社区报和官微等设置专栏动态推送、播报相关信息,形成立体多维、分层分类讲好“理论故事”的良好局面。

    “微信”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已同我们朝夕相伴,难舍难分,社会生活的“微时代”已经到来,“微信”正在极大地改变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治理方式……“微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极大解放,“闵行报社”、“视听闵行”、“上海闵行”等微信公众号,实现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正在打造260万闵行人“指尖上的美好时光”,一个社区新媒体建设的新高地。在这个微平台上,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党声政声百姓声声声入耳。一个“更及时、更准确、更便捷、更丰富、正能量、有温度”的社区新媒体,正在通过点对点的服务、面对面的交流、心连心的沟通、手拉手的互助,冲破钢筋水泥的物理隔绝,拆除各种围墙屏障的阻拦,把有温度的理论送到千家万户,滋养群众心田。

    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让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通俗化的内在要求。闵行区通过“讲好理论故事”,积极探索基层群众对“理论学习的接受度、获得感”,从修身齐家和日常生活入手,传播党的创新理论,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思想文化领域也要深化“供给侧”改革

    在理论宣传、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领域,也需要一场“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不同人群的特点和需求来开展工作。在闵行,一个紧紧跟着时代、贴着人群、温暖人心的“修齐讲堂”由此诞生,截至7月底,共举办“修齐讲堂”讲座441场,直接听众6195人,线上收看人次263800人,其中小型讲座397场,直接参与人数25077人,“修齐讲堂”成为闵行基层群众广受欢迎的学习课堂和思想道德与公共文化新空间、新品牌。

    伴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国人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修身”、“齐家”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取名“修齐讲堂”,就是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道德营养,凝聚社会价值共识,坚定市民文化自信,积极发挥文化的滋养涵育作用,用人文精神增添城区魅力,用文化生活打造城区气质,深入挖掘城区文化底蕴和人文特色,外树高楼大厦,内塑精神大厦,画出城区建设最美同心圆,彰显闵行生态宜居现代化主城区特有的风度气韵。

    寻求市民精神最大公约数

    “修齐讲堂”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启身边人”的方式,积极发挥公众人物示范引领作用,专家学者指导咨询作用,寻求市民精神最大公约数。“修齐讲堂”始终按照“细、小、实”的要求,传播核心价值观,强调内容的开放性,形式的多样性,以个人讲述与现场互动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核心价值理念与实际生活世界的无缝对接,着力营造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达到以文化人,润物无声的效果。比如,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先生在“修齐讲堂”首讲中,以贯穿其艺术人生的三位历史人物为线索,深情地谈到,要用“用最好听的声音、最动人的念白、最好看的舞蹈、最动情的表演,讲好中国故事,演绎英雄豪杰,陶冶观众情操”,生动诠释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海社会科学院终身教授瞿世镜先生从“思想开

    明、爱国思乡、助学修文、见义勇为”的家风家训谈起,以祖辈、父辈、自身的事例生动地再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传承,及其对于国家、家庭、个人的影响及意义。声音的雕刻大师,配音泰斗乔臻先生坚守“真诚宽容感恩,自尊自律自爱”的家风家训,以其亲身经历鼓舞现场听众,真诚对待自己,真诚对待他人,真诚对待事业,面对挫折永不消沉,努力去追求信仰。著名作家赵丽宏用中外文学艺术知识,诠释“中国人如何坚定文化自信”,中国知识分子应该对民族、国家和自己的文化保持一份责任感等等。

    人群在哪里理论宣传就要到哪里

    按照不同人群的特点和需求,注重需求导向,分层分类,有的放矢,开展工作,这是理论走近大众的密钥。比如闵行区级机关党工委结合机关文化建设,将诵读与“修齐讲堂”相结合,鼓励诵读经典、诵读美文、诵读美德。团区委结合青年的特点,把理论宣传与提倡青年深阅读相结合,组织“悦读青春”系列活动。在人群集中活动的空间,开展理论宣传,是理论大众化的有效途径。“修齐讲堂”广泛发动区域内各艺术场馆、书院、咖啡馆、书店等城区文体娱空间以及区域文明文化建设力量,携手参与闵行公共精神的塑造。比如,莘庄工业区礼享谷、莘庄天荟skyclub、恒南书院、沐风书院、紫竹园区幸福五号、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区博物馆、区图书馆等城区人文空间纷纷因地制宜设立“修齐讲堂”,人群在哪里,讲堂就开在哪里,形成了政府、社会、市民多方参与、良性互动的大宣教格局。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