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王筱丽
昨晚备受瞩目的《敦刻尔克》在北京举行了中国首映礼。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在映后与《建军大业》监制黄建新进行了对谈,关于技术、新人等问题,二人的交流精彩纷呈。
早在22年前诺兰就萌生了拍摄敦刻尔克大撤退电影的想法,那一次前往敦刻尔克的旅途给了诺兰很深的印象。“我花费了很长时间才跨越了英吉利海峡,而这在战争时期完成难度肯定更大,我敬佩那些士兵。”诺兰说,“当时我就决定要拍这样一个电影。对于英国人来说这是一个不能再熟悉的题材,但我却花了更多的时间来思考如何用另外一个角度来呈现这个故事。这是一个宏大的故事,十年前我没有自信去拍这样一部电影,但现在我有了。”
在对谈中诺兰表示,相比还原历史,他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了制造悬疑上。“我希望以一种相对近距离的方式来展现敦刻尔克大撤退,不是给观众上一堂历史课,而是让他们能够与电影中的人物一起呼吸,一起紧张。”
普通的战争电影一般都将大量镜头运用在特写双方交战的惨烈场面,但在《敦刻尔克》中,观众几乎看不到德军的身影,这也符合了诺兰最初想拍一部悬疑片的设想:“我想最大程度地忠于被围困在敦刻尔克的士兵的真实体验,我想展示的不是敌军,而是他们的威胁。往往在看不到敌人的时候,我们反而会更害怕。”
与《建军大业》一样,《敦刻尔克》此次也起用了一大批年轻演员,包括英国单向组合成员哈里·斯泰尔斯。对此,诺兰表示,“电影重在还原真实,历史上他们就是十八九岁的孩子,我希望观众能体会到这些角色的‘人性’,对他们产生近似怜爱的感情。”
在拍摄中,诺兰坚持最大程度地使用实景镜头,尽可能少的运用电脑动画特效,诺兰认为:“特效看起来有动画感,这会让观众产生距离。”所以,在拍摄中,他坚持用真机真船,甚至找来英国古董战机,就是想制造一种落地的真实质感。除此之外,诺兰也表示,只有在不得不用特效的时候,例如两架飞机擦肩而过的场景,由于摄影机确实无法实拍的情况下,他才会用特效把它们合在一起。虽然并没有使用大量特效,但诺兰赞赏此次的特效团队依旧做出了很棒的作品,“在我的所有电影中,《敦刻尔克》 是唯一一部我自己都分不清特效和真实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