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08月17日 星期四
5
时评;国内;广告

我国首个科技成果转化局在武汉成立

12位院士组成顾问团指导


    本报武汉8月16日专电 (驻鄂记者  钱忠军) 武汉市科技成果转化局日前成立,将探索创立在汉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的新体制新机制,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从而把科教资源优势变成发展优势和竞争胜势,力争5年内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占比达到80%。

    武汉现有院士60多名,89所高校,其中“985”高校2所、“211”高校7所,还有科研院所95家,科研实力和科技成果居全国前列。去年,在汉高校登记技术合同占全国高校总数15.5%,名列副省级城市首位。然而,在汉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只有约20%在湖北落地,科技发达的优势未能充分转化为发展优势。究其原因是科技成果转化通道不够顺畅,科技中介服务市场不发达,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规模和影响力不大,科技金融结合不够紧密,创新投资体制不健全,各类投资基金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氛围不够浓厚等。

    武汉市科技成果转化局的诞生旨在以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政策创新为突破口,搭建科技转化服务平台,促进科技与资本、企业精准对接,形成产学研协同互动机制,构建良好的产业创新体系,力争5年内实现高校院所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全覆盖,打造100家省级以上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同时,武汉市还创设了由李德仁、刘经南、邓子新、李培根等12位院士组成的“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院士专家顾问团”,将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发挥“智囊团”作用。

    据介绍,新组建的武汉市科技成果转化局,实行“虚拟机构、实体运作”,挂靠市科技局,不新增人员编制,工作人员从市科技局现有职能处室及局属事业单位中调整。这是全国首个专为科技成果转化设立的机构,也是继招才局、网上群众工作部后,武汉“虚拟机构、实体运作”的又一个全新部门。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