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南京8月14日专电 (驻苏记者叶志明 通讯员陈慧 俞月花)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主办的紫金草国际和平纪念章颁发仪式今天在南京市第十二中学举行。南京市向国际友人约翰·马吉之孙克里斯·马吉颁发紫金草国际和平纪念章,以表达南京人民对80年前,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约翰·马吉无私救助难民的感恩和敬意。
约翰·马吉1884年10月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的一个律师家庭。1912年,约翰·马吉作为美国圣公会的牧师,被派来中国。1937年11月,战争阴云逐渐笼罩南京,在宁的外籍人士纷纷离开。当年12月3日,美国大使馆发布最后一次撤离警告,要求美国侨民离开。然而,约翰·马吉选择留下。他与约翰·拉贝、明妮·魏特琳等国际友人组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和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分会。约翰·马吉当选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分会主席。
南京大屠杀期间,约翰·马吉与拉贝等国际友人,向日本驻南京使馆提出了很多口头和书面的抗议,要求日军切实保障平民的人身财产安全。他们无私援助了20多万南京平民百姓。在1937年12月到1938年2月间,约翰·马吉还给妻子写了很多信,这些信件按时间顺序,记录了他每天亲眼见闻的日军暴行。此外,他不顾个人安危,用16毫米摄影机秘密将日军暴行拍摄下来。这些珍贵镜头,是留存至今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唯一动态画面,成为揭露日军暴行的有力铁证。
1953年,约翰·马吉在匹兹堡去世。1991年,约翰·马吉的儿子大卫·马吉从家中地下室里存放的父亲遗物中,找到了当年拍摄的胶片拷贝和那台16毫米摄影机。2002年,大卫·马吉将摄影机及胶片拷贝捐赠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约翰·马吉曾经传教的道胜堂 (今南京市第十二中学图书馆),2000年8月被命名为“约翰·马吉图书馆”。
去年国家公祭日期间,为表彰国际友人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救助中国难民的善举,江苏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首次向六位国际友人的后裔颁发了紫金草国际和平纪念章。当时,克里斯·马吉因故未能来南京接受这枚纪念章。今天,克里斯·马吉来到他祖父曾经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专门为他举行纪念章颁发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