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派记者 谢笑添
一波三折,遗憾而又不甘。昨夜的伦敦奥林匹克体育场,戏剧化的男子4×100米决赛,最后一棒的博尔特抽筋离场,为传奇的运动生涯留下心酸结尾。那一刻,现场观众都在为“闪电”扼腕,但很少有人意识到,对于第八道的中国队而言,这同样是一个短暂时代的不完美终结———今年全运会后,曾经的中国短跑第一人张培萌将正式退役,这也是过去四年间屡创辉煌的中国接力队首度面临核心成员的离去。
预赛前夹杂着诸多不和谐声音的谢震业退赛风波,终在其带伤上阵后告一段落,决赛第三棒的苏炳添又被英国选手挥舞助威的手臂击中头部,志在领奖台的中国接力队遗憾地与奖牌擦肩。明知未来或许前途无量,但当下的结局却颇为遗憾,跳远、跳高、短跑这些中国田径在两年前世锦赛上取得突破的项目均未逃脱这般宿命。
反倒是在厚积薄发的女子投掷项目上,中国田径迎来了新突破:链球赛场,创下诸多辉煌的张文秀含泪告别,大器晚成的王峥终以一枚银牌接过火炬;标枪决赛,一银一铜的硕果背后,中国队的集团优势已逐步建立;铅球赛场,追梦十载的巩立姣终圆世锦赛金牌梦。只不过,在中国投掷项目的爆发背后,也存在着诸如夺冠大热缺席这样的侥幸因素。
遗憾的结局过后依旧是似锦的未来
尽管从未如刘翔那般站上世界之巅,但在田径世界金字塔尖的短跑赛场,苏炳添、张培萌们却完成了同样的历史使命———让国内体育迷的目光重归这片曾被逐渐遗忘的田径场。
一周前,在全世界屏息期待着博尔特的世锦赛百米绝唱时,苏炳添继两年前的北京世锦赛后,又一次站上了决赛跑道。彼时的他神情有些拘谨,长达0.224秒的起跑反应注定只能再次以第八的身份充当历史注脚,但站在中国田径的角度,苏炳添的成就却斐然出众———让世界习惯了中国选手参与决赛。事实上,这次并不算完美的表现也只是亚洲选手在世锦赛34年历史上第二次亮相男子百米决赛。
就连苏炳添自己也坦陈,更讲究配合与技巧的百米接力才是真正属于亚洲选手的舞台。这一次,中国队跑得异常曲折。预赛前,谢震业或将因伤退赛的消息传开,苏炳添训练时皱着眉头说出的那句“不能因为这样的原因让所有人的努力白费”,勾起了外界的诸多猜测。直至开赛前十分钟,出场名单里才重新出现谢震业的名字。“害怕无法完赛,又想陪着张培萌跑完最重要的告别战。”谢震业事后的解释令张培萌坦言宽慰,但英国选手多余的挥手庆祝动作终结了一切关于奖牌的遐想。交接棒近乎完美的日本队配得上铜牌,但正如谢震业所言,“第三棒交接时,我们和日本队基本平手,但这之后被拉开了一大截。”
英国队坐拥主场之利,又在满场观众注视下创造今年世界最好成绩,自知翻盘希望渺茫的中国队最终选择放弃申诉。尽管结局遗憾,但交接棒技术日臻成熟以及吴志强等一批希望之星的涌现,注定了中国男子短跑在张培萌退出后也不会昙花一现。类似的故事同样发生在北京世锦赛上强势崛起的中国男子跳远。此番伦敦之旅,曾经的铜牌得主王嘉男受困伤病、经验不足的黄常洲预赛三跳脚尖均超踏板,成绩实在太过惨淡。但在遗憾之余,不容忽略的另一个事实则是,在身体伤病集中爆发前,王嘉男在名帅亨廷顿的指导下已将个人最佳成绩从7.9米提升至今年亚洲最佳的8.26米,而在这位名帅眼中“最刻苦、最有潜质的选手”身后,还有着高兴龙、石雨豪等一众好手。中国跳远的未来依然可期。
瞩目的成就过后仍将有艰险的挑战
相比部分近年来强势崛起的项目折戟伦敦,中国田径女子投掷项目的深厚积累则在本届世锦赛充分显现。
曾被认为只属于欧洲选手的女子标枪赛场,李玲蔚、吕会会与刘诗颖同时进入前八。作为世界纪录保持者,波兰老将斯波塔科娃依然不可一世,在中国队集团优势的“围剿”之下强势夺冠,但在东京奥运会时即将步入不惑之年的她已处在运动生涯的暮年。作为其口中“最强的竞争对手”,分别包揽了二、三名的李玲蔚和吕会会竞技水平仍在稳步上升,此消彼长间,前景光明。
相比之下,同样发挥不俗的铅球与链球项目,中国选手却依然面临着诸多艰险与挑战。以第四名的成绩结束了自己的第九次也是最后一次世锦赛之旅后,张文秀数度哽咽,与赛场作别。又一次未能撼动波兰人沃洛达奇克在女子链球赛场的统治,她的心中有着无数遗憾,唯有王峥的突破令其欣慰。带着笑容蹦跳着走进混采区的王峥,离开时眼角同样含着泪水,一来因为张文秀的离去,二来则为了过去这些年经历的挫折与委屈。经历了多届世锦赛及奥运会的关键时刻失常,如今的这枚世锦赛银牌更像是王峥战胜心魔的见证,然而大器晚成的她也不过比张文秀小了两岁,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遭遇竞技状态的滑坡。更重要的是,即便沃洛达奇克在伦敦表现得极为失常,投出的77.90米却依然是王峥在任何赛事中都未曾企及的成绩。
过去一周,泪水似乎成了投掷赛场必不可少的主题,而最令人难忘的则是巩立姣夺冠后的哭泣。“感谢自己从不放弃。”在铅球这样乏人关注的孤独项目里,巩立姣在71岁老帅克拉克的指导下不断完善着动作,熬过了痛苦的体能拉练,终在身高、体重均不占优的情况下世锦赛首度夺魁。这是否会是曾辉煌一时的中国铅球又一段传奇的开始? 答案却未必如此肯定。新西兰名将亚当斯和世锦赛卫冕冠军、德国人施瓦茨的怀孕缺席,使得今年世界女子铅球整体竞技水平较往年明显下滑,除巩立姣外再无人能在正式比赛中突破20米。两年后的多哈世锦赛与三年后的东京奥运,对于步入运动生涯新阶段的巩立姣以及中国铅球而言,考验才真正开始。
(本报伦敦8月13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