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08月12日 星期六
6
经济观察

纯电动、油电混动、太阳能、氢动力……新能源车各显神通

混合动力淡出燃料电池崛起


    ■本报记者 张晓鸣

    燃油车退出历史舞台进入倒计时,新能源车登上前台。问题来了,新能源车的动力模式有电池驱动、油电混合驱动、太阳能驱动、氢动力驱动……不同的技术路线和门派,意味着下半场的博弈,或许更为激烈。

    去年,我国发布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本项技术路线图描绘了我国汽车产业技术未来15年发展蓝图。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的未来发展总体目标之一是,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主流产品,汽车产业初步实现电动化转型。总体框架是“1+7”,即一个总报告加7个分报告,分别是节能汽车、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和汽车制造、动力电池、轻量化的技术路线图。

    有专家指出,在未来新能源车版图中,曾经风光一时的混合动力汽车,地位会比较尴尬。

    混动通常指丰田普锐斯、雷凌双擎这类油电混合汽车的动力模式。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今年上半年,一汽丰田卡罗拉混动版销量为29377辆,同比增长41.08%;广汽丰田雷凌混动版销量达17524辆,同比增长49.96%。混动汽车尽管增幅明显,但由于技术“基因”的限制,未来前景不容乐观。油电混合车的最大特点是其仍主要依靠燃油发动机行驶,车内的充电电动机会在车辆滑行或刹车时回收剩余的动能为电池充电,并在纯电动模式下靠电池及电池机直接推动车辆,但它们的纯电动里程往往只有几公里。1994年,丰田开始率先混合动力方案的研究,1997年第一代普锐斯开始量产。这个技术路线是丰田和雷克萨斯之后所有混合动力的基础:核心是一台内部安装了电动机和发电机的行星齿轮,连接了一台主要以阿特金森循环方式运转的内燃机,以及一个容量较小的电池组。总的来说,这一套系统可以做到在内燃机最耗油的起步阶段利用电动机的启动优势帮助起步,在中段再加速的时候电动机也可以帮忙,这两种工况下消耗电池电力;中段巡航的时候、刹车减速的时候反转发电机发电,这个时候给电池充电。

    国内汽车业界普遍认为,混动技术被外资企业垄断,而我国在这个领域尚属初级发展阶段,核心零部件成本居高不下,同时,由于无法享受新能源汽车补贴,混动技术逐渐被边缘化,在消费市场少人问津。

    而燃料电池汽车可能异军突起。随着现代、本田、丰田分别推出了燃料电池汽车产品,燃料电池汽车初步进入商业化阶段,2016年燃料电池销量达到2312辆,其中丰田销售2039辆,主要用于商业运营。我国也在能源、汽车、战略新兴产业等多项规划中,将燃料电池汽车作为未来重要发展的技术方向。

    总体来看,我国已经基本建成燃料电池汽车动力基础平台,实现了规模化的系统生产能力。在燃料电池方面,我国也取得了一些核心突破;在产业化方面,燃料电池催化剂方面已经可以实现初步的产业化,燃料电池堆和关键部件可以实现批量生产制造。在燃料电池系统方面,我国已经突破了空压机、氢瓶等关键部件,国内主要汽车企业也在持续推动燃料汽车的产业化。

    据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介绍,中国节能与新能源车的未来发展路径有这样几个时间节点:至2020年,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5.0升/百公里,商用车新车油耗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总体销量的比例达到7%以上,驾驶辅助/部分自动驾驶车辆市场占有率达到50%。至2025年,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4.0升/百公里,商用车新车油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总体销量的比例达到20%以上,高度自动驾驶车辆市场占有率达到15%。至2030年,乘用车新车油耗3.2升/百公里,商用车油耗同步国际先进水平,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总体销量的比例达到40%以上,完全自动驾驶车辆市场占有率接近10%。

    题图:CFP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