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08月09日 星期三
2
要闻

天边林海的绿色守护人


    当雨季湿润的微风轻拂过西藏林芝卡定沟的繁茂枝叶,这片原始森林发出的声音清新而动人。武警西藏森林总队察隅中队中队长姚学勤说,听到这个声音,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成立15年来,武警西藏森林总队官兵坚守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的世界屋脊,将青春与热血融入西藏的浩瀚绿色中,以坚强的意志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守护近1500万公顷森林和13亿亩草原安全,守卫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挑战生理极限,倒也要倒在冲锋路上

    在那曲坚守了15年的老兵李进军,时常感觉心脏刺痛,但对体检怀有深深的抗拒心理。“万一查出来什么问题,不适合在这儿待,会扰乱军心,打击年轻战士的积极性。”

    那曲大队所在地海拔4530米,氧气含量常年低于平原地区的40%。流鼻血、头痛难忍、彻夜失眠,几乎是每个官兵都有过的经历。来探亲的军嫂朱阿莎,情绪上来后拉着丈夫的手哭着说:“实在不行就不干了吧!”

    严酷的自然环境没让官兵退却。累计历时一百余天、行程数万公里深入海拔5000米以上的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森林公安一起打击盗猎分子400余人;12次翻越雪山滑索过江,扑救森林草原火灾;60余次长达数月爬冰卧雪执勤……

    三次突发肺水肿的干部王克说,官兵们争着去执行任务,都觉得不到最艰苦的地方战斗是军旅生涯的遗憾。

    “高原林政第一哨”松多检查站海拔4350米,夏季也经常漫天飞雪,冬季取水得用钢钎凿冰;常年刮七级以上大风,厨房的铁皮屋顶一年得换四五块;但官兵们无一人要求离开。负责人贡觉扎西说:“官兵们用意志挑战生理极限,倒也要倒在冲锋路上。”

    肩上扛着灭火的担子,脚下踩着生命的天平

    “灭火任务区常在高山峡谷中,官兵们要背负超过25公斤重的装备,靠绳索才能爬上去。有时得把自己和水泵一起捆在树上,才能站稳灭火。”武警西藏森林总队政委寇先敏说,“官兵们肩上扛着灭火的担子,脚下踩着生命的天平,时刻面临生命威胁。”

    米林中队老兵肖华对10年前的历险经历至今记忆犹新。“在2007年的‘8?16’火灾中,风向突变三面起火,将4名战士包裹其中,逼退到悬崖边。官兵们急中生智,从悬崖上跳到石缝中长出的一棵树上,才幸免于难。”

    “西藏森林茂密地带多风,容易形成‘飞火’,连片的陡峭山体会让‘飞火’迅速蔓延,威胁整片森林。”林芝支队副政委曾小锋说,“这意味着无论多高的烟点,官兵们都必须爬上去灭掉。”

    2016年一次火灾中,察隅中队指导员王勇带着战士准备下山时,看到两座山相连的山脊处还有烟点。“水泵压力差几米达不到,向上是被火烧过的地带,没有任何着力点。”王勇说,“山体坡度70度左右,人根本站不住。烧过的地方还特别滑,石头都是酥的,一不留神可能就‘光荣’了。”

    “森警部队在守卫森林安全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察隅县林业局副局长扎西顿珠说,“战士们培训护林员灭火技巧,不顾危险进入危险地带扑灭烟点,让‘靠天灭火’成为历史。”

    牢记为民情怀,为群众不惜一切

    亏欠家人是官兵们共同的遗憾。察隅中队战士刘亚非连续两次推迟婚礼;波密中队二班长李志洋6年没回家,没能见至亲最后一面;李进军回家时,女儿一句脆生生的“叔叔”,让在穷凶极恶的盗猎分子面前都未退却的硬汉,泪洒当场……

    但当使命召唤时,官兵们从不犹豫。2016年8月,波密中队退伍老兵接到上级单位颁发的退伍命令,准备回程时突发山火。老兵们立即投入战斗,灭火后才启程返乡。

    每年退伍时,一听到部队锣鼓响,总有人自发前来送行。在察隅中队任职8年的前中队长毕占国,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老毕”。他一出现在中队门口,总有人下车或放慢脚步,跟他问声好。

    2016年12月,武警西藏森林部队新兵野营拉练,走过拉萨市林周县一个村庄时,一位藏族老阿妈看是部队经过,立即在路边开始鼓掌。后来,越来越多的群众加入到鼓掌的队伍,持续不断的掌声直到长长的队伍远去才渐渐消失。

    “巨大的成就感瞬间充满了我的全身。”带新兵的米林中队老兵罗发荣说,“那种被群众认可的幸福,一下子冲淡了我在火场上受的所有累!”

    新华社记者 多吉占堆 张宸 朱青

    (据新华社拉萨8月8日电)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