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亦兵
伴随我们共成长的电信宽带,即将迎来它的20岁生日。20岁,标志着人生从儿童到成人的转变。而对于电信宽带来说,更是意味着宽带从单一产品,向整个“互联网+”生态圈的转变。近年来,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孜孜不倦地聚焦“智能连接生态”、“物联网生态”、“新兴ICT生态”、“智慧家庭生态”、“互联网金融生态”五大行业,打造了涵盖全品类、全平台、全产业、全生态的天翼生态圈。而各大智能生态厂商也紧紧围绕这一主题,研发了诸多智能终端及其核心业务,奠定未来市民智慧生活的新格局。
在国家“提速降费”和“自主创新”政策的大背景下,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和众多国内企业一起,凭借自身多年的技术积累,从产品的制造商转型为标准的制定者,在5G、全网通等多项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今年4月和6月,六模全网通标准分别被GCF及GSMA二大国际标准组织批准为国际标准,更是唱响 了中国企业独立自主创新的最强音。
千兆光纤成上海市民标配
家住上海枫庭丽苑小区的唐先生兴奋地告诉笔者,自己上星期刚申请了千兆宽带,第二天师傅就上门安装好了。如今,即便自己在办公室加班,只需打开手机,家里的实时监控画面便清晰呈现。而以前传回的画面不仅格外模糊,速度也很慢。
“现在智慧城市里的智慧家庭,怎么可能离得开千兆光网!”亲身体验过20年前电话拨号上网,到现在1000M宽带的“天壤之别”,唐先生格外感慨。和许多上海年轻人一样,唐先生两岁的女儿是由母亲在家照顾的。为了能随时看到女儿在家中的一举一动,家里早就安装了视频监控摄像头。但由于以前的宽带速度不够快,所以画面质量一直不够理想。如果唐先生和太太一起观看视频监控,有时甚至会产生画面卡顿等现象。
而安装千兆宽带后,唐先生特地将家中的摄像头也更换成了1080P高清摄像头。如今,视频监控画面的清晰度甚至能比肩高清电影的效果。这下看起女儿的一颦一笑来再也不用和以前一样“雾里看花”,每个表情和动作都清晰可见,简直如同身临其境一般。
在上海,像唐先生这样受益于千兆宽带的市民用户,到2018年将突破百万级。届时,上海将在全球主要城市中率先实现“万兆入小区、千兆进家庭”,千兆宽带接入将实现全市域覆盖。全球“千兆宽带第一城”将较“十三五”规划末期提前两年实现,用户可感知的下载速率将从目前的15.22Mbps实现跨越式提升。
聚焦用户感知和市民获得感,聚焦“降成本”服务创新创业,推动新型无线城市从“网络指标”向“生态指标”转变……2016年以来,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围绕2040卓越的全球城市宏伟目标,全力打造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向“建设国际领先的宽带、无线城市”奋力前行。
谈到千兆光网的必要性,唐先生是这样感受的:“宽带好比上海的道路交通,信息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车’是巨量的多媒体信息,路不够宽就会‘堵车’。而千兆光网相当于在原先的市内道路上建设了高架公路,无论多少互联网应用同时使用,都能保证跑得‘爽’。”
天翼千兆光网旨在建立一个能提供超量信息的、由通信网络、多媒体联机数据库以及网络计算机组成的一体化高速网络,向人们提供图、文、声、像信息的快速传输服务,并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为发展经济创造有利条件。同时,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5G、全网通受市民追捧
上海伊藤忠商事有限公司的邹先生告诉笔者,除了家里的千兆宽带,手机端的移动宽带也是自己最关注的。最近自己打算换一部新手机,最新频频见诸报端的5G技术自然引起他的关注。
“我现在的手机已经用了两年,有换台新手机的打算。研究完相关资料后,我发现真正吸引我的还是全网通手机。”邹先生告诉笔者:“5G虽然也很吸引人,但还要过几年才能成熟。而全网通手机以其‘一机在手,全网通用’的特点,自然成为了我换机的首要标准。在展会上我得知,今年全网通被认定为国际标准,如果再不换全网通手机,那我就OUT了。”
据悉,在2017年4月27日GCF国际标准组织于英国举行的CAG#50会议上,有关六模全网通终端认证标准提案(“WI-261:All Mode Dual SIM Muti Standby Device Testing”) 获得通过,正式发布,标志着GCF全球认证实验室开始向国内外终端厂商提供“全网通终端认证”服务。紧接着,在6月9日GSMA国际标准组织于瑞典GSMA-TSG 第29次全体会议上,《GSMA-TS.37多卡终端技术规范》中加入六模全网通终端相关要求的提案标准也获得会议全票通过,明确规定了全网通终端应同时支持LTE (TDD,FDD)、WCDMA、GSM、TD-S 以及CDMA 网络制式。全网通终端连续获得两大国际标准组织认可,标志着全网通终端继成为国家标准后,再次跃升成为国际标准。
“对我们销售部门的同事来说,一机双卡是最常见的。它能更好地区分工作和生活,成为了大家的首选。但原先市场上的手机产品,很多并不支持全网通功能。有些只能使用特定的运营商网络,还有些虽然可以支持双卡,但却无法使用天翼4G功能,成为了鸡肋。而全网通手机则充分地满足了我们的需求。”
邹先生告诉笔者,自己原来使用的某运营商套餐价格虽不低,却只包含3GB流量,每个月都入不敷出。于是,他相中了中国电信上海公司最近推出的不限流量套餐。不过,由于自己原先的手机号码用了好几年,换起来太麻烦,所以邹先生打算使用手机的双网双待功能。但询问了手机厂商后邹先生才发现,自己的手机并不支持天翼4G网络,于是换一台全网通手机也就成为了当务之急。
“在讨教了IT部的同事后我才知道,原来选购手机时,必须认准六模全网通标准。虽然如今全网通手机已经成为了市场主流,但目前还存在着少量非全网通手机。如果误买了非全网通手机,会造成很多使用上的不便。”
据悉,在5G方面,中国电信已建立了“5G联合开放实验室”,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地开展外场试验。同时,中国电信也是5G网络架构、密集组网等多项5G关键技术研究的牵头和主要贡献单位。在国际通信标准组织3GPP中,中国电信主导了移动大视频、多网融合等6项与5G相关的3GPP国际标准。2016年,中国电信共申请5G相关发明专利59项,在国际标准组织中的在任职位达到126个。
根据ITU和3GPP有关规划,全球5G标准将于2018年—2019年制定完成。根据有关部门规划,我国将在2019年启动5G网络建设,2020年内将正式商用。中国电信将适时建立5G小规模试验网,随着技术和业务试验的需要,网络规模也将逐步扩大,预计到2019年建成若干规模预商用网,2020年实现5G商用。
邹先生称:“5G技术的实现,还有赖于相关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但通过中国电信在移动通信领域锲而不舍的努力,相信我们很快就能看到成熟的产品出现。”
共享单车有了新翅膀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顾先生是共享单车的老用户了。他告诉笔者,随着中国电信上海公司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不但未来共享单车的使用者会有更好的体验,还能为共享单车运营者降低成本,并提供更为精准的管理模式。
今年2月22日,ofo与中国电信、华为共同签署NB-IoT共享单车应用合作协议,将提供包括NB-IoT芯片在内的无线网络解决方案。相信很快,“小黄车”将能够通过最新的NB-IoT技术接入到中国电信的无线网络中,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顾先生称,以前ofo共享单车使用的是普通的机械锁。不但容易损坏,安全性也难以保障。自今年以来共享单车纷纷改为使用电子锁,极大地改善了共享单车的使用体验。但传统电子锁仍然存在着功耗大,故障率高等缺点,所以向物联网电子锁转型就成为了必然的趋势。
共享单车的使用环节包括找车、开锁、还车和计费,而这4个核心环节都依赖一张高质量的无线网络将单车与云端服务器“连接”起来。“连接”背后的关键挑战在于网络覆盖和电子锁功耗。当前蜂窝网络覆盖不足会导致用户锁车后,车辆状态无法反馈到云端进而迟迟无法计费和释放该车辆。同时,使用传统通信技术的电子锁有较高的功耗。单车不得不内置微型发电装置,通过用户的骑行动作,为车锁充电。这样不可避免地影响用户骑行体验和增加故障发生概率。
顾先生告诉笔者:“上星期去浦东开会,从最近的地铁站到会议所在酒店走路需要20分钟,而选择共享单车只要5分钟就能到了。可我出了地铁站,扫描了ofo的二维码,却无法正常使用。我急忙联系客服后才知道,这辆车因为故障无法使用,客服只能建议我改用其他小黄车。这类事件不但我碰到过,其他朋友也都有过类似的遭遇,影响了共享单车的使用感知。”
而NB-IoT具备覆盖性能好,终端功耗低,网络容量大等技术优势。由于电信使用的低频网络具有更好的穿透性,从而使其网络覆盖性能更佳。通过不连续接收等技术设计,NB-IoT相比传统技术可以大幅节约终端设备功耗,从而使“小黄车”不需依赖用户骑行发电。不但简化了设计,节约了成本,也使得“小黄车”的故障率大大降低。
对于这次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三方合作,ofo创始人兼CEO戴威也表示了极大的期望:“经过一年半时间的发展,ofo共享单车已经成为全球最大、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共享单车平台。此次跟中国电信、华为达成三强联合,三方将以全球领先的实力探索共享单车行业新高度,继续引领行业发展,为世界用户提供最好的共享单车产品和服务。”
随着中国电信上海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创新战略转型举措的不断落实,基于中国电信800MHz频段的蜂窝窄带物联网技术,将为政府及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高品质的综合智能信息服务,也将成为未来智慧城市建设的奠基石。
电信宽带走过的20年,也是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20年。在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多年始终如一的大力投入下,中国民族互联网产业从弱到强,从青涩到成熟,不但占据了国内市场的主导权,更是成为了世界互联网经济的弄潮儿。随着千兆光网、全网通等一系列革命性产品的迅速普及,基于高带宽特性的下一代互联网产品,必将创造出更多互联网奇迹,把上海市民的生活变得更加精彩纷呈。
上图:电信的智慧安防已经普遍使用于智慧家庭。图为客户在询问智慧安防,门把手怎么与网络监控互联。
下图:电信的智慧教育,让学生把课堂搬进家里。观众向工作人员详细了解互联网+教育的服务内容。
摄影王万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