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8月6日专电 (驻京记者 周渊) 北京正着力打造老年人就近养老的区域养老联合体,到今年底,全市各区将全部建成养老服务指挥中心。与此同时,助餐、助医、助洁等7项居家养老服务将推出北京地方标准,目前正在开展相关试点,预计将于2018年发布实施。
这是记者从近日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开幕式暨第六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发展论坛上获得的信息。北京市老龄办副主任王小娥表示,目前北京全市工商注册养老服务企业1329家,民政注册养老服务社会组织600余家。2017年,北京市财政安排养老服务资金预算12.81亿元,较上年增长17.7%,并将设立北京市养老产业基金,计划首期规模16亿元。民政、财政部门正研究制定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目录和实施办法。
王小娥进一步介绍,区域养老综合联合体包括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养老照料中心和社区养老驿站。其中,区级指导中心作为本区养老服务体系的运行枢纽和指挥平台,在2017年底各区要全部建成;养老照料中心定位于养老平台运营商和未来长期照护服务管理中心,通过三年计划,已经建成208个;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直接将各类服务送到老年人家里,2016年、2017年北京共建设350个,目前已开业运营259个,到2020年将建设1000个。
据了解,区域养老联合体的部分设施由政府无偿提供,委托服务商运营。目前,北京正在制定扶持措施,探索区域养老联合体专业运营。
另据悉,北京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摸底普查显示,街乡和社区级能够用于居家养老的服务设施共计4104处,全市人均设施面积为0.17平方米,下一步将对存量设施调整增效。此外,为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北京市民政部门委托专业机构研究编制了通则、助餐、助医、助洁、助浴、助急、康复等7项居家养老服务规划,获地方标准立项,预计2018年发布实施,目前正在开展标准试点工作。同时,对闲置厂房、学校等进行改造和利用,办养老服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