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08月06日 星期日
7
科技文摘

什么样的人容易招蚊子


伊蚊

    什么样的人招蚊子? 这个问题其实科学家也不完全知道答案。《科学美国人》 杂志近期报道,研究人员正在研究双胞胎身上的气味,以挖掘有关人类吸引昆虫的基因线索。

    伦敦卫生和热带医学学院的昆虫学家詹姆斯·洛根和他的同事们从遗传学入手,计划以100对来自英国的双胞胎和100对来自冈比亚的双胞胎为研究对象,对究竟是什么吸引了蚊虫进行新一轮调查。志愿者招募工作将于近期开始。

    洛根说:“我们对于给我们招来蚊子的遗传奥秘知之甚少。”早期研究表明,视觉信号、嗅觉信号和热能(体温) 信号都会招来蚊子。

    实验将从双胞胎们穿过的袜子开始。人的体表会自然产生可以诱蚊或驱蚊的化学物质,并残留在袜子上。研究人员希望通过研究这些袜子的受欢迎程度,并分析其中的气味化合物及其所有者的遗传信息,可以获得一些帮助。洛根希望通过这项研究,能更好地了解体表气味吸引蚊子的机制,并能通过改变气味来调节对蚊子的吸引程度。“如果我们能够发现一些重要的基因,也许可以开发出某种药物,使人体产生天然的驱蚊剂。”洛根补充道,“这些发现也可以帮助流行病学家改善其用于判断特定人群在携带疾病的蚊子面前脆弱程度的模型。”

    科学家们已经知道,人与人之间存在的一些区别,使得有些人被蚊子叮咬得更多。特别是那些呼出更多二氧化碳的人,似乎生来就更招蚊子。研究人员还发现,人的体型也起了一定作用:个子较高或块头较大的人会遭受更多的蚊虫叮咬 (这也许是因为这些人的二氧化碳呼出量更大或体表面积更大)。还有一些证据表明,孕妇或处于月经周期特定阶段的女性也更招蚊子。其他研究还发现,疟疾患者在感染期间对携带疟疾病毒的蚊子更有吸引力。

    那么,我们个人的基因对此又有何影响呢? 两年前,洛根的团队开展了一项小型研究。该研究着眼于18对同卵双胞胎和19对异卵双胞胎及其对蚊子的吸引力。研究发现,同卵双胞胎对于吸血昆虫的吸引程度比异卵双胞胎更相似,这是因为早期的研究发现,同卵双胞胎的体味比异卵双胞胎更接近。英国研究人员推测,基因可能会影响一个人对蚊子的吸引力。

    现在的这项新的研究旨在通过更大的样本容量,得出一些更具体的结论,并将另一批研究对象纳入研究范围。(此前,这个领域的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欧洲白种人身上,而这项新的研究将包括来自冈比亚的双胞胎)。此外,还有其他差异将这项研究与早期研究区分开来:2015年的研究已经测试了不同人群对于伊蚊 (Aedes,可携带登革热和寨卡病毒) 的吸引力,而这项研究将测试不同人群对按蚊 (Anophe1es,可传播疟疾) 的吸引力。该团队推测,不同种类的蚊子可能被人类气味中相同的挥发性化合物所吸引,并希望做出进一步探索。

    “这是一项创新性的工作,是很好的一步。它会告诉我们是否存在遗传差异,但是,它不会提供一个完整的答案。因为其他因素,如饮食、呼吸、时间段和蚊子种类等,都会产生影响。”美国圣母大学的生物科学教授赛义德说。赛义德研究的是受嗅觉影响的昆虫行为和昆虫运动,他并没有参与洛根的项目。赛义德的研究发现,尽管程度不同,但不同种族人群的体表都会产生几种主要的挥发性化合物。一些早期的研究表明,一种名为“壬醛”的化合物可能至少对某几类蚊子特别有吸引力。

    究竟是什么基因帮助人体分泌会吸引蚊子的化合物呢? 这仍然是个未解之谜。研究人类体味和遗传学的科学家们认为,与遗传相关的气味可能是由主要组织兼容性复合体 (MHC)基因控制的。这些基因似乎会影响气味的产生和哺乳动物对交配对象的选择,因为人类和小鼠似乎都偏爱体味与自己更为迥异的伴侣。科学家已经从理论上解释了这一现象,即这可能是一种对抗近亲繁殖的自然控制。因此,尽管洛根的团队可能将那些与气味相关的基因作为目标,他们也会考虑关注其他的基因。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洛根希望能找到一些初步的答案。但就目前而言,我们只能多涂一些防蚊用品,并保持乐观。

    (摘自Nature自然科研)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