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唐玮婕)无轨式智能送餐机器人轨迹控制系统、微波加热装置相关技术,这些从高校、研究机构诞生的技术,在临港找到了合适的企业“婆家”,有望尽快实现市场化应用———昨天,临港国际智能制造展示交易中心启用,集齐技术成果和知识产权竞价、撮合、对接、转让和融资等功能,力图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作为一个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的特色集聚区,临港正在以政策为引领,布局产业生态体系,打好智能制造这张“王牌”。为加强产业引导和培育,临港管委会设立了50亿元规模的临港地区智能制造产业基金,设立每年5亿元的智能制造专项资金。去年,临港开展两次智能制造项目专项评审,立项63个项目,批复扶持资金6.6亿元,带动社会投资31.6亿元。
在这一产业生态环境下,临港国际智能制造展示交易中心将聚焦人工智能、无人技术、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等领域,成为智能制造相关技术、产品或科研成果参与展示或交易的平台,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就地转化。
该中心依托上海技术交易所,对接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大数据平台,实现技术成果和知识产权的竞价、撮合、对接及转让。中心采取了线上线下展厅同步启用的模式,线下展厅分两期建设,一期选址上海临港科技创业中心,展厅面积1000平方米,二期选址上海临港科技创业中心孵化大厦,规划展厅面积5000平方米,计划于明年落成迁入。而线上展厅将为参展商在网络平台上进行项目、技术和成果的展示,将吸引更多国内外企业和研发机构发布海量项目信息,成为智能制造行业数据的风向标。
为推动展示交易中心各模块功能的实现,展示交易中心昨天分别与上海浦东软件平台有限公司、高朋 (上海)律师事务所和上海新寅嘉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订服务协议,通过引进专业服务机构,为智能制造企业提供各种成熟完善的第三方服务。与此同时,包括超宽带与里程计信息融合的送餐机器人、微波加热装置相关技术、先进集成电路测试平台技术开发等也在昨天完成了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签约,迈出了从研究成果走向市场化应用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