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8月2日专电 (驻京记者周渊) 备受关注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又有新进展,记者日前获悉,北京副中心总体城市设计已经基本完成。
北京市规划国土委负责人表示,副中心规划突出以疏解作为“牛鼻子”,突出生态环境建设和历史文脉传承,打造世界一流和谐宜居的城市副中心。目前,规划部门已经基本完成副中心总体城市设计和6个重点地区的详细城市设计,正在编制城市副中心155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州区906平方公里的总体规划。
据了解,今年下半年,北京市四套班子将启动搬迁,未来将有更多的人来到副中心。对此,该负责人指出,规划将突出解决“大城市病”。
按照规划,城市副中心与中心城区、新城之间,将构建七横三纵的轨道交通线网,五横两纵的高速公路、快速路网络,在城市副中心内则将加密路网形成小尺度街区。加强城市副中心与中心城区、新城的交通联系,提高通勤能力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引导中心城区人口随功能转移,实现宜居宜业、职住平衡的目标。据透露,规划中,通州将有60万至80万就业人口,这部分人要尽可能住在通州区,才能最好地解决交通问题。
该负责人还表示,大运河文化带是北京文化中心战略定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北京的大运河文化带并不仅仅指通州段,还包括昌平的通惠河等多条河流。未来,北京将以城市副中心建设为契机,认真做好“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三篇文章,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带的丰富内涵,通过推进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利用,进一步擦亮世界认可的国家文化符号。
据规划,城市副中心15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绿色空间将占比约40%,有大约20处10公顷以上的集中绿地,规划集中建设区内约有15平方公里的绿色空间。据介绍,副中心构建的绿色格局是“两带一环一心”,第一条绿带是沿潮白河的东部绿带,第二条绿带是沿着中心城区在西部的一条绿带;“一环”就是围绕着城市副中心155平方公里要形成一个环城的绿色休闲游憩环;“一心”就是指城市绿心。到2030年,城市副中心要建成38个公园,群众出门500米就可以进入公园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