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佳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艺术是一种享受,一切享受中最迷人的享受。”现在,全球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酒店特别是顶级酒店除了强调舒适的硬件、宾至如归的服务之外,还重视收罗一流的艺术品,以作酒店布置。不少酒店的收藏已经达到了“博物馆级”,而且各有各的收藏特色,为酒店增添了不少美誉度,也无形增加了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不少酒店的收藏已经达到了“博物馆级”
如纽约霍华德11号酒店由来自丹麦的Space Copenhagen工作室使用石材、木材和皮革等天然材料打造出安静舒适“丹麦风”客房。高端定制及手工制作的家具以及收藏的艺术品,为这家位于曼哈顿SOHO区的酒店增添了高贵脱俗的气质,瓷砖、大理石台面和黄铜装饰延伸至浴室。设计师希望留下一个美丽的生活方式。霍华德11号酒店外墙涂鸦是由多名艺术家联合创作的,高达46米。酒店摆放着很多著名艺术家的艺术品,包括Alexander Calder的雕塑,Dan Attoe、Oliver Gustav的艺术品等。
又如纽约格拉梅西公园酒店是分两个阶段建成的。第一个阶段由建筑师Robert T.Lyons 于1925年设计完成;第二 个阶段 由建筑师 Thompson &Churchill 于1930年设计完成。Aby Rosen 于2003年接管了这幢 高18层的文艺复兴建筑,通过引进美国艺术家Schnabel 和英国建筑设计师John Pawson打造出一个高达20英尺的迷人大堂。Schnabel 在酒店的翻新项目中担任艺术总监,他以20世纪初的美学和工艺为灵感,通过绘画性的未稀释色彩美化每一面墙、每一幅窗帘和每一块地毯。砌砖与采用花旗松和胡桃木制成的未经处理的梁并列而设,而巴洛克风格的路易十五座椅则摆放在不断变化的精选的现代艺术作品系列下方,以确保客人们每次住宿都能有全新、难忘的体验。这些精选的现代艺术作品除了现在十分走红的当代英国艺术大师Damien Hirs的作品,还包括了不少顶尖当代美国艺术大师如 Andy Warhol、Jean-Michel Basquiat、Enoc Perez、Keith Haring和 Tom Wesselmann的代表性作品。这些作品的特点是调色大胆、图像超大,以及采用混合以及非传统材料。
意大利威尼斯格瑞提皇宫酒店始建于1525年,最初是作为 Andrea Gritti总督的府邸,占据着大运河岸边的绝佳位置。从圣马可广场悠闲漫步片刻,即可抵达这座富丽堂皇的建筑,从酒店可欣赏到安康圣母玛利亚教堂的罕见美景。但是,近年来让这家酒店名闻遐迩的是在酒店所呈现的丰富的艺术品。
位于瑞士苏黎世的多尔德大酒店自1899年开业一个世纪以来,一直是欧洲奢华酒店的象征。现在,这里还以所收藏的世界顶级的现当代艺术收藏如胡安·米罗、村上隆、凯斯·哈林等艺术家的作品而引人注目。
为酒店度身定制艺术品已经成为国际酒店业的一大惯例。前两年,日本东京花园酒店的负责人邀请了多名日本艺术家用不同的手法在客房的墙壁、天花板上作画,每一个客房都是原创的壁画作品。像木村博之作为酒店里第一个完成创作的艺术家,他的手绘壁画保留了传统,主要以表现日本传统的运动相扑、摔跤为主要创作内容。按照东京花园酒店的“艺术家在酒店”计划,每一年他们都会邀请九位艺术家来进行手绘壁画创作,未来会有31个客房装饰着独一无二的手绘壁画。丹麦哥本哈根的Park Hotel酒店挑选了40名年青艺术家,其中包括插画师、平面设计等艺术家在酒店里住了两个半月,以艺术品布置出61个风格不同的房间。也为年轻艺术家崭露头角提供了机会。
当然,如果酒店老板恰巧是拍卖市场常客的话,那么在他的酒店内的艺术品,基本上都是那些拍卖市场上的热点拍品。拉斯韦加斯的永利酒店是由酒店业大亨Steve Wynn亲自设计,客房总数达2700间。酒店特别设置了别开生面的艺术画廊,画廊成为酒店的有机组成部分。酒店画廊展出了包括梵高、毕加索在内的许多大师的珍贵名作,还有部分当代名家的作品也特别引人注目。如美国著名的波普艺术家Jeff Koons创作的雕塑“爱吃菠菜的大力水手”当年由Steve Wynn在拍卖市场以1816.5万美元成交价购得。这个重约2000磅的光彩熠熠的彩色雕塑,成为酒店最引人注目的焦点。
虽然酒店的艺术品收藏历史已延续上百年,但是,真正出现“艺术酒店”这一概念时间并不长。十多年前,著名知名设计鬼才菲利普·斯达克(Philippe Starck)的老搭档、设计师伊恩·施拉德(Ian Schrager)在接受《Bloomberg Business》采访时表示,“设计酒店的时代已经结束,我已经准备好了迎接一个新的开始:艺术酒店。”这位打造过诸多著名酒店的设计师道出了一个酒店发展的新趋势。
许多酒店为了让客人了解酒店的艺术品收藏,各出奇招。拥有300多件艺术品的巴黎Le Royal Monceau酒店,就专门设立了一个叫做“艺术礼宾员”的职位,每天向客人推荐酒店内的艺术展览或活动,了解客人在艺术欣赏方面的需求,并给一些老客人发送酒店艺术新闻的邮件。艾美酒店全球品牌负责人曾对媒体说,“我们希望从大堂开始,人们就能自由交流对于身边某件艺术品的看法。”
中国高星级酒店着重收藏本土艺术家的艺术品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星级酒店进入中国大陆,不少中国高星级酒店也开始大力倡导“艺术酒店”概念,并且着重收藏本土艺术家的艺术品。
成都香格里拉大酒店,从建成伊始就植根于本地文化,收藏有周春芽、何多苓、郭晋、郭伟、屠洪涛、吉磊、魏言、唐可、白东亮9位著名川籍艺术家的代表作。当旅客走进成都香格里拉大酒店大堂,办理入住手续时,不由得会被面前绽放的 《桃花》 吸引住,其创作者周春芽是新表现主义的重要人物,“桃花系列”是周春芽近年来的主要创作类型,作品笔触自由、色彩绚丽,满山遍野都是粉红色。当代艺术家何多苓为了给成都香格里拉大酒店创作两幅艺术品,亲自踏上了寻找香格里拉之路,用画笔描绘了他在通往香格里拉之路上所见到的美景,呈现出他心中的香格里拉。
上海静安香格里拉大酒店开业的时候,曾经邀请曾梵志等艺术家创作绘画。步入上海静安香格里拉大酒店的大堂,会被眼前一幅宽5.9米,高约2.9米的油画所吸引。这幅名为 《无题》 的画是由曾梵志创作,他擅长从自然环境中寻求绘画的灵感。从画面上看,作品兼具浪漫和表现主义的特征,但伸向天空的老藤和荆棘又与中国画中“寒林古木”的画意颇为接近,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绘画语言。同时,艺术家没有放弃对颜色的探索,神秘而灰暗的基色下,奇异艳丽的亮色衬托出天空、沼泽和枝叶,强烈的色彩更衬托出作品中玄妙瑰丽的世界,折射出自然界此消彼长的规律。
最近,上海万达瑞华酒店在朋友圈被“刷屏”。对于住客来说,不仅又有了一个可供选择的舒适的酒店,能够在酒店品尝到精美的食物,使用功能齐全的娱乐设施;更为重要的是,还可欣赏到多姿多彩的艺术品。万达瑞华酒店大厅布置有著名画家石齐的巨幅水墨 《锦绣东方》、八旬艺术家黄来铎的油画 《节日》、韦东的雕塑 《儿时森林》等。进入酒店,客人如同进入了一家小型的艺术博物馆。据上海万达瑞华发布的消息称,酒店开业前,万达已开始向不少艺术家委托定制作品。石齐画院有关负责人透露:“最初获悉定制艺术品是在2014年。当时万达已经确认作品摆放的点位和空间的层高,他们提出的要求是‘画一幅8×8米的、带有上海风韵的、相对现代一点的画’。除此之外,他们没对作品内容做出任何要求。”
相关链接
让酒店成为进行艺术教育的特殊场所
钱华
在中国大陆,真正以“艺术酒店”作为自己主要经营特色的当属前不久面世的上海万和昊美艺术酒店。这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艺术酒店之一。
来自121位艺术家的超过500件艺术品陈列于酒店
位于上海浦东张江地区的上海万和昊美艺术酒店总面积达5.5万平方米,共16层,设有340间艺术客房,4个风格迥异的艺术餐厅。酒店公共部分由法国著名设计师尼埃尔主持设计,将山水云风木等中国自然元素融入环境结构。艺术家仇德树创作了其艺术生涯中最为巨幅的《裂变山水》作品,立于酒店大堂正中央,与艺术家蔡志松威尼斯双年展参展作品 《浮云》相得益彰。张洹的《推背图》,英国最当红的艺术家达明·赫斯特的代表作《剧痛-圣徒巴塞罗缪》,日本著名女艺术家草间弥生的《到达宇宙》等作品使人宛若置身美术殿堂。
来自121位艺术家的超过500件艺术品被陈列在酒店内外的空间中,包括大堂、回廊、主题餐厅、酒吧和户外绿地等。值得一提的是,这里除了一般艺术客房外,还设有安迪·沃霍尔、毕加索、克林姆、达利等15间艺术大师房,里面陈列着大师的签名素描、版画等作品。
万和昊美艺术酒店开创了住客与艺术品零距离的模式。每件在酒店陈列的艺术品标签上都有二维码,入住酒店的客人用手机扫一下,加入酒店公众微信号,便可在手机上了解酒店所有艺术品的信息。酒店还在底楼特别设置艺术吧(Art Bar),吧中的智能柜中陈列着艺术衍生品和设计产品,客人随时可以在智能柜触摸屏上查询陈列产品和酒店的相关信息,还可以直接下单购买智能柜里的艺术衍生品和设计品。
万和昊美艺术酒店是万和酒店控股集团旗下的第三家五星酒店,已跻身于全球著名大型艺术酒店的行列。
艺术是五星级酒店不可代替的灵魂
万和酒店控股集团的创始人郑好先生自小就对美术很感兴趣。七八岁开始学画画,曾经在中国美院攻读平面设计。自中国美院毕业后,郑好就职于浙江国际广告公司温州分部,从事与艺术设计相关的工作,1994年底下海后,与几位朋友每人筹资数万元,在温州建立了一家企业形象公司。一次偶然的机遇,郑好涉足酒店业,短短几年,便在这一行取得了长足发展。一位钟爱艺术的热血青年,逐渐转变为具有商业敏感度和独到判断力的年轻企业家。2008年,郑好促成了世界500强企业温特姆国际酒店集团与其麾下万和酒店投资公司的牵手,合作开设温州万和豪生大酒店。后又在上海打造了万和昊美艺术酒店。
郑好收藏的起点开始于工艺美术。他曾经得到过两件材质、雕工均属一流的牙雕。之后,他开始收藏中国明清的景泰蓝与16至18世纪欧洲宫廷银器,他认为两者在工艺上都是做到了极致。郑好说:“我读平面设计时对工艺匠心一直很注重,景泰蓝的掐丝工艺现在渐渐失传。面对这些东西,我总有很复杂的感情。”景泰蓝自元代从波斯传入中国,在器型上,可以寻找到中国青铜器的影子;纹饰上,可以看到与西方艺术的重合点。这说明景泰蓝是一种融合了中西文化的工艺样式。郑好通过国外拍卖行、古董商回购了不少外流的中国明清景泰蓝。他认为将这些散落世界各处的景泰蓝精品集中归拢,特别有意义。
在对当下艺术的了解逐渐深入后,郑好又开始系统性地关注、收藏现当代艺术作品。比如陈逸飞的《执黄扇的美人》和周春芽的《江南桃花》,就是他在温州万和豪生大酒店里第一次尝试将酒店和艺术结合而选用的作品。从万和豪生大酒店的开业到万和昊美艺术酒店的建成,这些年间,郑好的收藏变得愈发充盈,收藏了近2000件艺术品。郑好希望将商业与艺术结合,把艺术融入在酒店空间,使两者相得益彰。在郑好的眼里,艺术是五星级酒店不可代替的灵魂。“我不希望我的酒店只是钢筋加水泥,我想通过艺术,给入住的客人带来精神上的享受。”
美术馆在酒店酒店在美术馆
郑好说,“我一直就想做这么一间酒店,将艺术融入其中。美术馆在酒店、酒店在美术馆,客人在任何一个回头转身之际,都会感受到艺术的存在。”“如果酒店每年有几十万人次的人流量,那酒店里面陈列的艺术品至少就跟几十万人次产生了关系,这也是一种别开生面的艺术教育。”然而什么是适合酒店的艺术品?在郑好看来,专业性尤为重要:“你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你要符合大众的胃口,你能做到的就是怎么样能让很懂艺术的人兴奋,不懂艺术的感到很和谐、很舒服,所以不是作品能不能放的问题,而是说不同的作品有没有放到准确的位置? 还有酒店的环境是不是真正地为这个作品提供了非常好的展示空间?”郑好表示,“我个人收藏的种类比较多,但是不能说又要建景泰蓝博物馆、又要建当代博物馆,还做一个银器博物馆。现在把不同种类的收藏品呈现在酒店的不同空间,就非常合适。因为酒店本身不同的空间具有不同的功能,正好可以安置不同的艺术品。
郑好说,他跑的地方也特别多,美国、欧洲几乎都跑遍了,确实有很多很棒的艺术酒店,但是像万和昊美艺术酒店这么大规模的真还没有。万和昊美艺术酒店开业以来,短短的时间已经名闻海内外,许多客人专门冲着酒店“艺术”的特色来住店。
实际上,郑好还有着更大的雄心。万和昊美艺术酒店实际上是昊美艺术中心的一部分,在与酒店相连的另一侧的建筑内,是一个有数千平方米展示空间的昊美术馆和一个艺术设计中心。美术馆开放后,将推出一些精心策划的专题性当代艺术展,承担起艺术教育的功能。而在酒店和美术馆的户外10000多平方米空间,将建立别具特色的艺术公园。昊美艺术中心凭借独特的发展模式,形成“美术馆式艺术酒店+学术公众性美术馆”的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