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07月24日 星期一
7
运动

心若有爱何惧独行


    本报特派记者 谷苗

    碧蓝泳池变身动感舞池,一曲《摇摆之夜》 点燃浪漫情愫。16岁少年石浩玙携手搭档盛姝雯亮相花游混双自 由自选比赛,作为首位登上世锦赛舞台的中国男选手,他的名字注定被写入历史。

    “其实并没有想太多,就当成一场秀,在这个舞台尽情展现自己。”略显夸张的妆容难掩脸庞稚嫩,方才在表演中热情奔放的“小石头”,来到混合采访区就恢复了本色。腼腆羞涩,轻声细语,几乎每说一句话都要看看身边年长七岁的“雯姐”。

    决赛总分77.2333分,在11对选手中排名第八位,没能达到“保六争四”的赛前预期,石浩玙难免有些失落,却也很快放宽了心。“比赛总有输赢,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就足够了。”圆梦布达佩斯,他说自己已足够幸运。

    四岁开始学游泳,从业余队到专业队,直到三年前,石浩玙才懵懵懂懂“闯”入花游世界。因混双项目于2015年起被列入游泳世锦赛正式项目,拥有一双大长腿的“小石头”,进入了“伯乐”陆丽亚教练的慧眼。不曾想到,原本只是想要尝试水中舞蹈有多酷的他,竟深深爱上了这项唯美的运动。“硬顶”柔韧,苦练动作,找寻乐感,几乎从“零”起步,一步步走到了最顶级的舞台。

    “他有身体条件,更有骨子里那份热爱与向往。与他搭档,我内心快要磨灭的对花游的热爱也被激发出来。”在盛姝雯眼里,石浩玙就像为花游而生。而在花游这条路上,“小石头”注定还是寂寞的“独行者”。

    世俗观念与项目普及程度的双重桎梏,使得国内从事花游运动的男选手寥寥无几。因为世游赛设项的引领,如今全国青少年和幼儿花游比赛,开始对男选手的参与给出各项优待条款。但即便如此,扩大男子花游选手基数,短时间并不可能实现。

    面对外界对花游男选手的不解甚至是偏见,石浩玙表现得不以为然。“无所谓,他们说他们的,我只需要做好自己。”他说,“比赛场上,我只想着所有人都在欣赏我们的美。通过这个舞台,将中国花游推广到全世界。”极力推荐混双项目的盛姝雯,也忍不住替男搭档说话:“这种误解,主要源于欣赏花游的时间不够长,对于这项运动的内涵理解不够深。男选手的加入,其实可以让花游的编排更多元,将力与美完美地结合,更全面地将这项运动的魅力展现。”

    在石浩玙心里,喀山世锦赛上收获一金一银的美国选手比尔·梅就是完美标杆。这位用26年时间等来世锦赛登台机会的男子花游“教父”,又在布达佩斯以38岁“高龄”收获一枚铜牌。被问到是否会在花游路上继续走下去,比尔·梅毫不犹豫地答道:“当然,没有什么能阻止我对花游的热爱。我会一直练下去,直到这个项目加入奥运会。”

    而同样的问题,石浩玙给出的答案是:“我要练到所有叔叔们都退役。”这份发自内心的热爱,未必被所有人理解,也无需背负功名,却定是值得尊敬和温柔相待。

    (本报布达佩斯7月23日专电)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