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07月19日 星期三
2
要闻

站在地面温度60℃的机坪上,飞机加油员和220℃的发动机“近距离接触”

“只有我们等飞机,没有飞机等我们”


飞机加油员屠俊杰正在停机坪上工作。       本报记者 何易摄

    ■本报记者 何易  实习生 吕恒

    见到空旷开阔的停机坪时,有些人可能会好奇:在这里长时间工作如果想上厕所该怎么办? 对于中国航油的飞机加油员屠俊杰而言,这个问题基本不存在。入职已十年的他,既无奈又好笑:“天气太热,一天喝30瓶水也难得上一次厕所,都出汗了。”

    相比于飞行员和空姐,飞机加油员是一个“低调”的职业,很多人甚至可能没有听说过。但实际上他们在做的却是民航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如果航油不能按时按量地加入飞机油箱,那么不仅会影响航班的准点率,还会增加飞机航行时的风险。

    昨天,高温橙色预警又一次触发,让人连呼“炎”值太高。可你有没有尝试过站在地面温度60℃的机坪上,和220℃的飞机发动机“近距离接触”?入伏后,飞机加油员屠俊杰每天都在虹桥机场重复做着这件事。

    “我们全部是露天作业,没有一点遮挡,冬天风吹,夏天日晒。”他笑着说,“这两天,我们还编了段顺口溜,‘出去加的是飞机,工作热成落汤鸡,晾晾就变盐水鸡,没几天就晒成乌骨鸡’。”苦中作乐,是这群飞机加油员的“拿手好戏”。

    厚手套和防护海绵厚底鞋是屠俊杰工作时的“标配”。他每天都要打开烫得能煮鸡蛋的钢制井盖几十次,将30斤重的地井接头与地下油料管线对接,然后托举着同样重量的飞机加油接头,对接机翼上的接头座。近40个操作步骤,他一个人要重复数十次,“总是拆上接下的,难免落下腰肌劳损的职业病”。

    不同机型,加满航油的时长从20分钟到40分钟不等。尽管“全副武装”,但屠俊杰说自己在等待的过程中还是会因为阳光过于刺眼而流眼泪,脚下的“烧烤”也常常让他那双特制防热鞋不到半个夏季就被磨破。

    前一段时间,因暴雨延误的航班数量众多,为了尽可能缩短旅客的等候时间,屠俊杰和他的同事们连续通宵好几夜,即便吃饭也不过“找个阴凉点的地方扒拉两口”,因为“只有我们等飞机,没有飞机等我们”。

    让他们坚持下去的动力,除了对职业的热爱,还有来自身边人的善意。“机组人员很体谅我们,经常给我们递冰毛巾或者送冰水。有时,一些乘客看到我们的加油车,会招手致谢,这也让我们蛮开心的。”

    十年来,常守一线的屠俊杰做到了给飞机加油的“零失误”,每年安全放飞7000多架次航班,加油近1.5万吨。他相信,工作越是枯燥,就越是需要责任心。

    夏季的航空旅行,正是在这群飞机加油员们的助力下,有了更多精彩。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