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唐闻佳)古老针灸因疗效显著深受患者喜爱,但它到底如何发挥作用,答案尚处“黑箱中”,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揭开谜底。前天在上海召开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委会第十五次全国学术会议上,业界首台中医磁共振成像系统发布,它由上海曙光医院中医团队与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借助医学影像技术,在验证中医治疗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
“针刺百会穴,我们观察到大脑额叶和边缘系统呈现被激活的状态,影像学为研究针灸治疗疾病的机制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手段。”本次大会执行主席、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委会主任委员、曙光医院放射科主任詹松华教授介绍。针灸是传统中医手段,在偏头痛、面瘫、脑卒中后遗症康复等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目前,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弥散张量成像等影像技术,已被用于显示针灸后的脑内结构、功能连接方面的改变。詹松华教授、谭文莉博士带领的团队还联合上海联影公司,自主研发了头针专用磁共振头颅线圈,首次实现了头穴电针刺激的同时,进行任务态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检查,实时显示颅内脑区被激活的情况。专家称,现代影像学设备已成为中医临床诊治及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工具,这些临床研究项目的推进,将进一步促进中医的现代研究和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