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范昕
近日,台北故宫博物院宣布免费公开约七万多张文物图像供公众使用,尤其“希望能借此扶植文化创意产业相关厂商”,即欢迎商业使用。这是一次突破性的举措。记者登录博物院官网发现,Open Data专区的“文物查询下载”中有多达70000张低阶 (72dpi)数字图像可供下载,“精选图像下载”中则提供了1640张中阶 (300dpi) 数字图像,从陶寺文化时期的玉琮到民国时期的书画一应俱全,据悉今后每季还将继续增加500张。此次台北故宫博物院开放典藏的文物图像,包括翠玉白菜、肉形石、毛公鼎等镇馆之宝,也包括人们耳熟能详的王羲之 《快雪时晴帖》、怀素 《自叙帖》、北宋汝窑莲花温碗等。
时下,博物馆馆藏资源互联网共享渐成趋势。今年年初,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已将其收藏的37.5万件藏品的图像资源免费向公众开放版权,其中大多为高清图像。时任馆长托马斯·坎贝尔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我们的核心任务是让所有想要学习和享受这些我们保护之下的艺术品的人都可以获得这些资源。通过使用新的方式来激发创造性、普及知识、创造灵感,让博物馆的藏品更具便利性,这符合21世纪观众的需要。”在此之前,美国国家美术馆、荷兰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等也均开放了馆藏资源的高清图片下载,其规模和广度令公众大开眼界。
在业内人士看来,公共博物馆的藏品属于公众,理应为公众免费共享并获益。它们亟待走出深闺,发挥出更大的社会效益,成为推广文化价值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