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由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主办的第二届“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当代诗歌创作研讨会前昨两天在江苏太仓浏河召开。活跃于国内诗坛的诗人、评论家等20余人汇聚一堂,共同对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下,如何进一步繁荣诗歌创作,解析诗歌特性,把脉诗歌创作走向,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一带一路”诗歌采风创作计划,是由《诗刊》社率先倡议发起的,并列入中国作协重点支持的长期项目计划。2015年7月,“一带一路”主题诗歌首次创作采风活动在浏河揭幕。两年来,《诗刊》社采取多种方式,沿着“一带一路”的区域和线路,开展了不同特色的诗歌创作活动,迄今共征集“一带一路”主题诗歌数万首,编辑出版《诗履“一带一路”》丛书(3卷本),收入优秀诗歌作品300余首。
《诗刊》 社副主编李少君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面对不同的语言、文明、文化和生活等,广大诗人、评论家要努力开发汉语诗歌的新领域,在新的更高平台上,深入挖掘,精耕细作,创作出有温度、有情怀、有灵魂的时代诗篇。
研讨活动由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何言宏主持。西渡、敬文东、蔡天新、陆健、张德明、王自亮、王学芯、谷禾、王夫刚、黑陶、吴少东、叶梓、木叶、龚璇等相继发言。 (宋祖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