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06月29日 星期四
7
教科卫

高层次科技专家信息平台上线

目前已囊括全球10万名专家的科研信息档案


    本报讯 (记者沈湫莎) 从近3000万名专家学者数据中筛选出10万名全球260个领域的专家,经过大量数据加工处理,囊括每位专家的科研信息档案……昨天,由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负责建设的全球高层次科技专家信息平台正式上线。助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一张全面了解全球顶尖人才的大数据网络已经铺成。

    全球高层次科技专家信息平台已经囊括了10万名专家,包括3.6万名国际专家、1.3万名华裔专家和近5万名国内专家。记者在现场看到,工作人员在数据库中输入人工智能领域一位炙手可热的专家名字,总发文数167篇、总被引用次数20757次,前1%的高被引文献32.3%等数据很快显示出来。

    据介绍,每位专家信息包括工作单位、研究领域、2007年以来发表文章数、合作网络等,同时标注了每位专家的文献计量学指标,如总发文数、总被引数、H指数(一个混合量化指标,可用于评估研究人员的学术产出数量与学术产出水平)、FWCI指数 (综合性人才评价指数)等。

    以人才引进全生命周期的眼光来看,全球高层次科技专家信息平台只做了一半,即通过大数据筛选和人工甄别,建立了一个汇聚全球顶尖专家的数据库,而后半段———把合适的人才推荐到合适的岗位上,却不在这一平台的工作任务之内。

    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主任谭瑞琮表示,人才大数据是块金矿,希望凭借此数据库吸引到社会机构、企业共同挖掘,孕育出新的科技服务产业,甚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通过数据再挖掘,能进一步了解科研动向,为各科研机构精准推荐人才,这是人才招聘网站一个很大的机会。”谭瑞琮说。

    昨天该平台还发布了两个专题,高被引专家数据库和“一带一路”专家数据库。和以往为某专题挑选专家焦头烂额不同,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工作人员通过搜索“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标签”,很快就列出了一张4577名专家的名单,还绘出了2011年至2015年“一带一路”各国与中国的合作网络等数据。

    下一步,全球高层次科技专家信息平台升级重点在国际顶尖专家和华裔专家的数量和质量上。国际会议、国际组织任职、国际标准制定与参与等论文以外内容,将纳入综合评价人才指标。

    平台已经初步加工整理了包括人工智能、量子通信、激光制造、纳米材料、脑科学等重点领域的高层次专家库,通过不断收录人才信息,数据库中的科学家数量将扩展至数百万人,覆盖全球科技领域前5%至10%的人才。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