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06月27日 星期二
10
人文聚焦

《银河护卫队》系列电影编剧、导演詹姆斯·古恩谈创作———

轻松少年风拯救英雄片的陈词滥调


    ■本报记者 童薇菁

    “银河护卫队”,一群看起来很不着调的“太空牛仔”连续在2014年、2017年席卷了全球15亿美元的电影票房,成为超级英雄制造机器———漫威公司新的摇钱树。日前,《银河护卫队》系列电影的编剧、导演詹姆斯·古恩亮相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好莱坞大师班,和台下的听众分享了他在好莱坞的闯荡经历和对电影改编的一些想法。目前,他正在撰写 《银河护卫队3》 的剧本,并将继续执导这部作品。

    2012年,詹姆斯·古恩开始根据2008年版本的《银河护卫队》漫画撰写电影剧本,他保留了星爵、卡魔拉、德拉克斯、火箭浣熊等主要角色的职业和身份,但对故事情节做了很多新的创设。

    “我的灵感其实来自于 《星球大战》 系列电影,尤其是第一部和第二部。”詹姆斯·古恩说,“《银河护卫队》虽然以浩渺的宇宙与星系为背景,但它并非是太空史诗片,而是一部家庭伦理剧。五人小组也不是超级英雄,他们没那么高大上,面对亲人和朋友,他们有时表现得够蠢的。”

    今年上映的《银河护卫队2》故事主题十分直白———“寻找父亲”。电影中,星爵的生父伊戈,是一个造物神之类的厉害角色,他化为人形找到“遗失”在地球20年的儿子,点醒蕴藏在他血脉中的超级力量。然而,这个表面上张扬爱与温暖的父亲遵循着最终反派的套路,他贪婪、邪恶、冷酷,是个野心家,想要借助包括星爵在内无数个儿子的力量,成为整个宇宙的主人。

    这种“父与子”的对位塑造,就好像是《星球大战》的重影,詹姆斯·古恩本人也毫不掩饰这一点。“星球大战”系列中,继承原力的“天行者”卢克和他堕入魔道的父亲达斯·维达也有着一段类似的相爱相杀,连他们的力量、立场与价值的取舍也是如此相近,拥有同样神力的父与子,一个选择控制生命,另一个选择解放生命。这道“父与子”的命题对美国电影的影响是多么深刻。

    詹姆斯·古恩出身在密苏里州圣路易斯,从能记事起就热衷写作和表演,12岁时他开始用8毫米摄影机拍摄短片,摄制了一些自己的兄弟们被僵尸开膛破肚的滑稽小品,詹姆斯说,他也没有想到,在这30年后自己竟然创造了漫威最经典的系列之一。

    组建摇滚乐队、出专辑、写小说、游戏红尘……这些他年轻时干过的事算不得疯狂,因为在这之后的很多年,他都和“外星异种”“嗜血僵尸”这些重口味打交道。2002年,由他撰写剧本的真人动画片《史酷比》在全球收获3亿美元票房,2004年更有两部电影接连登上了全美票房冠军的宝座。

    一个曾经的B级片导演进入了好莱坞主流电影市场,注定要推翻一些定式。穿梭在宇宙中的赏金猎人、惯犯、杀手和小偷,偶然凑合在一起开始了拯救世界的伟大旅程。《银河护卫队》 的开篇,拯救了当时已陷入陈词滥调的超级英雄电影。天然萌的树精宝宝格鲁特不仅成为女影迷的尖叫对象,1980年代流行乐坛的劲歌金曲也顺带火了一把。《银河护卫队1》 一上线,连续5周获得北美票房冠军,超越了漫威之前的所有电影。

    爆着粗口拯救世界的做派、混不吝的着调和尺度大开的调侃,让这些穿梭在银河系中的英雄,多了点混世魔王的魅力。今天在《银河护卫队》中,还是能发现詹姆斯12岁时就形成的创作风格,“在骇人的恐怖情节中加些幽默搞笑的喜剧佐料,多好”。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