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06月27日 星期二
2
要闻

本报记者尝鲜体验刚刚亮相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

个头更大了,坐着更舒适


    ■本报记者 张晓鸣

    “我以为走错站台了,这辆车看上去跟以前坐的不一样。”昨天上午,准备搭乘G124次列车的乘客陈先生走到铁路上海虹桥站8号站台,发现眼前的动车有些“不对劲”。原来,这不是常见的“和谐号”动车,而是刚刚亮相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

    像陈先生一样,不少G124次列车的乘客对能坐上首秀列车感到喜出望外,纷纷在“复兴号”车头前合影留念。记者获悉,“复兴号”目前处于试运行阶段,京沪间安排两趟车。7月1日后会增加到4趟,未来将根据情况进一步调整。

    大了一号的“复兴号”

    新一代高铁列车究竟长啥样?

    记者的第一感觉是,大了一号。原来,“复兴号”列车高度从3.7米增高到了4.05米;“复兴号”车厢内含576个座位,比“和谐号”定员556多出20个。

    不过,与之前的“和谐号”相比,“复兴号”少了车顶的“鼓包”———原来,“和谐号”的“鼓包”里装的是受电弓和空调系统,“复兴号”把这个“鼓包”下沉到了车顶下的风道系统中,如此一来,车型看起来线条更优雅,跑起来也更节能。据介绍,“复兴号”列车阻力比既有CRH380系列降低7.5%-12.3%,列车在350公里时速下运行,人均百公里能耗下降17%左右。

    新车车身则以白色为底,辅以金色的“腰带”,车头更具冲击感。列车每节车厢的外车身上都印有“复兴号”字样,车上还有“CR400BF”,这是“复兴号”现有两种型号中的一种。另一型号“CR400AF”昨天从北京出发开往上海,其车身以灰色为底、红色为“腰带”。

    就市民较为关注的列车运行时速问题,上海铁路局车辆处副处长叶丹表示,目前“复兴号”还是按300公里时速运行,其实标准速度可达400公里时速,车辆自身条件是允许提速的,但7月 1日正式运行后是否提速,还要由中国铁路总公司决定。

    座位明显更宽敞了

    进入车厢,记者感觉空间更大。

    据介绍,“复兴号”二等座椅间距为1.02米,一等座椅为1.16米,比“和谐号”略宽。乘客们觉得,“座位间距明显宽敞了,特别舒服,灯光也比之前更加柔和。”座位号变成了液晶显示屏显示,将来能直接显示该座位售票情况,具体为以不同颜色显示已售、未售、预售等状态。

    而更多车厢细节设计让乘客们体会到了人性化。比如,现在人们手机不离手,充电变成了刚需,“复兴号”车上插座数量比“和谐号”更加密集了,一排三座有两个插座,一排两座则有一个插座,都位于座椅之间,而不是像“和谐号”那样在更远的前排座椅下方,而且每个插座上除了有两孔、三孔的插孔,还有USB接口,乘客拿根数据线就可以直接给手机充电。

    记者打开手机,发现了一个叫做“RT-2017”的WiFi热点,连接可上网。实际体验后感觉,WiFi速度较快,普通浏览网页十分畅通。据工作人员介绍,“复兴号”每节车厢设计可承载80-120个移动终端。而每节车厢大约为72名乘客,因此,网速在实际运行中比较畅通。

    乘坐感觉平稳舒适

    昨天上午11时05分,G124次列车准时发车,不一会时速就提高到了300公里。

    在行进过程中,记者感觉车辆平稳,很舒适。据介绍,在断面增加、空间增大的情况下,“复兴号”列车运行阻力、人均百公里能耗和车内噪声却明显下降。同时,空调系统充分考虑减小车外压力波的影响,通过隧道或交会时减小耳部不适感。

    目前,中国高铁正进入飞速发展期。据官方数据,截至2016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已突破2.2万公里,占世界高铁运营总里程的60%以上,位居世界第一。高铁已成为中国人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高速动车组已累计运送旅客60多亿人次。

    高铁也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块金字招牌。凭借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兼容性强和性价比高的综合优势,中国高铁“走出去”项目遍及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雅万高铁、中老铁路、中泰铁路、匈塞铁路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推进。

    业内人士认为,“复兴号”的亮相将为中国动车组实现全面自主化、标准化打下坚实基础。这对促进中国高速铁路可持续发展,全面系统掌握高速铁路动车组及关键装备的核心技术,加快中国高铁“走出去”,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