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峰
全网通跃升国际标准。6月9日,在瑞典召开的GSMA-TSG第29次全体会议上,GSMA 国际标准组织全票通过了中国标准专家提出的 《GSMA-TS.37多卡终端技术规范》 中加入六模全网通终端相关要求的提案。
这是继今年4月国际标准组织 GCF通过有关六模全网通终端认证的标准提案后,又一大国际标准组织的通过,标志着全网通终端成为国家标准后,再次跃升成为国际标准。
获两大国际标准组织认可
中国标准走向世界。6月9日,GSMA国际标准组织于瑞典GSMA-TSG第29次全会议上,《GSMA-TS.37多卡终端技术规范》 中加入六模全网通终端相关要求的提案标准获得会议全票通过,明确规定了全网通终端应同时支持LTE (TDD/FDD)、WCDMA、GSM、TD -SCDMA以及CDMA网络制式。
此前,六模全网通也已被国际标准组织GCF采纳,成为全球领先的认证标准。在今年4月27日GCF国际标准组织于英国举行的CAG#50会议上,有关六模全网通终端认证标准提案 (“WI-261:All Mode Dual SIM Muti Standby Device Testing”) 获得通过,并正式发布,标志着GCF全球认证实验室开始向国内外终端厂商提供“全网通终端认证”服务。
事实上,全网通的概念最早起源于2014年4月,当时中国电信在全球首家推出三网双待3G智能互联网手机,可以同时兼容中国电信CDMA网络、中国移动GSM网络,以及中国联通GSM网络。2015年,中国电信和联通联合发布了《六模全网通终端白皮书》。2016年4月,工信部将六模全网通作为国家标准正式颁布实施。全网通从国家标准成为国际标准,标志着中国标准走在了世界前列,为大力发展全网通终端业务提供了有利的国际标准依据。
全网通是市场发展选择
随着4G网络的普及和制式的融合,适合多家运营商的全网通手机成为终端发展的必然趋势。
对于全网通手机来说,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全”,一款手机可以同时支持六种网络模式,可以实现“一部手机、两个卡槽、三网通用、4G随意切换”,用户可以不再受手机制式的束缚,自主选择运营商,这给予了用户充分的网络选择权。
对于运营商而言,全网通也成为落实提速降费工作,构建更公平有序竞争环境的重要举措。今年3月,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携手发布“全网通终端推广行动计划”,双方联合相关企业共同发力,推动全网通国标普及,进一步推进提速降费工作落实,让消费者得到更多便利和实惠。紧接着,从4月底开始,中国电信各省联动分别召开各种全网通发布会、展销会、订货会。中国联通也在重庆召开的终端众筹5.0大会上发起全网通三大联盟,集中营销。可以说,双方将全网通的合作推到了一个新高度。
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产业链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下,全网通市场快速发展。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数据,2016年12月—2017年3月,在4G手机中全网通的出货量占比分别为76.2%、80.6%、79.0%和80.8%,成为市场主流。
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全网通手机的普及,用户手机消费支出也随之降低,2016年消费者购买4G手机支出减少约180亿元。
提升手机厂商竞争力
全网通对于手机厂商以及产业链来说,也是一大利好。中国电信湖南公司总经理廖仁斌认为,对于产业链而言,全网通将带来巨大商机。例如,生产全网通手机,手机厂商可以降低研发制造多个版本手机产品的研发成本、生产成本和库存管理成本;渠道商可以降低不同版本产品的备货风险;芯片厂商则可以缩减因打造两套生产线所需的生产周期、生产成本等。
可以预见,一旦用户不受网络制式的限制,换机频率将会大幅度提高,手机产品的迭代更新将加快,手机厂商的产品销量将大幅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