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06月18日 星期日
2
要闻

致美丽电影,敬温暖初心

——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开幕盛典侧记


电影表演艺术家王丹凤获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华语电影终身成就奖。

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一带一路”系列活动是本届电影节的一大亮点,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共收到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影片1016部。图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电影节代表登上红毯。

本报记者 叶辰亮 摄

    ■本报首席记者 王彦

    从1993年创办至今,上海国际电影节已经举办了整整20届。这24年里,中国影人与世界影人在上海美好相约;眼下,上海国际电影节正带着我们共同的电影梦、中国梦,翻开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崭新的华彩篇章。

    昨夜的金爵开幕盛典上,93岁的老艺术家王丹凤优雅亮相,获颁华语电影终身成就奖。满头银丝的她只有言简意赅的两句话:“感谢上海国际电影节。祝华语电影越办越好”,但对于这位从影40余年,奉献了50多个银幕形象,并让电影之花绽放于浦江与香江的表演艺术家而言,获此殊荣实至名归。全场掌声响起,饱含着观众对“美丽”电影的热爱,更有几代电影人对于艺术的一片温暖初心。

    盛典上,有个颇具仪式感的环节:意大利国宝级女演员玛莉亚·嘉西亚·古欣娜塔、中国台湾导演王童、中国导演张猛、中国演员郭涛、中国导演陆川,这五位曾与“金爵”结下不解之缘的老朋友,以特殊的方式向20届“金爵”致敬。他们有的诉说爱,有的表达感谢,而陆川讲了一段往事。“我记得去年大约在此时,我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做了 《我们诞生在中国》 的首映。当我从影院出来,猛然想起《可可西里》的拍摄已经过去了12年。”陆川说,12年像一个轮回,他在其间做过两次评委,也从毛头小伙子变为一个孩子的父亲。但无论时间如何流转,他都信奉一句话:“守其初心,始终不变”。在他看来,上海国际电影节提供了一种温暖的平台———让电影人每年相聚在此,彼此见证当年的初心。

    事实上,昨夜的盛典时时涌动着这样的“相聚”与“初心”。比如,为观众介绍开幕影片《烽火芳菲》的,就有法国导演让·雷诺,他的《这个杀手不太冷》今年作为展映片与观众重逢。又比如登台揭晓14部金爵入围影片的演员周迅与霍建华,他们都是上海国际电影节的老朋友。而在开幕红毯上,跟随《绣春刀2》剧组亮相的张译,与《建军大业》剧组一同登场的刘烨等人,都曾被“金爵”的光芒点亮。

    上海国际电影节也有一份初心,那就是对中国电影传统的致敬。在开幕盛典上,所有人共同重温:中国电影是从京剧电影《定军山》迈开第一步的;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戏曲电影是越剧 《梁山伯与祝英台》;第一部4K修复的全彩色电影也是反映戏曲演员生活的 《舞台姐妹》;而第一部3D全景声戏曲电影则是近年来新拍摄的《霸王别姬》。除了《定军山》之外,其余三部都在上海诞生。而昨夜,梅派传人史依弘作为戏曲人,登上了属于电影的高光舞台。

    值得一提的是,昨天开幕盛典前,中国与塞尔维亚合拍片 《萨瓦流淌的方向》签约,上海国际电影节与埃及、爱沙尼亚、希腊、匈牙利、印度、印度尼西亚、爱尔兰、哈萨克斯坦、拉脱维亚、立陶宛、荷兰、菲律宾、乌克兰等国家的电影节共同签订“一带一路”电影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备忘录。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张宏森还在上海透露:未来,中国与中东欧16国之间还会有更多电影交流项目,中国—中东欧电影节正在酝酿,一部以中国音乐家冼星海为原型的中国哈萨克斯坦合拍片《音乐家》已在阿斯塔纳开机……

    致敬永恒的初心,也展望美好的未来。这是20届、24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不变的情怀。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