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06月16日 星期五
5
时评;国内;公告

文化部:地方戏曲传承面临“三难”问题

支持戏曲进乡村繁荣群众文艺


    本报北京6月15日专电 (驻京记者周渊)15日,文化部举行第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就近日出台的 《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戏曲教育工作的意见》《关于戏曲进乡村的实施方案》 《“十三五”时期繁荣群众文艺发展规划》 进行解读。针对当下戏曲教育所面临的困境,文化部文化科技司负责人表示,多年来地方戏曲传承最突出的问题是招生难、教学难、经费困难“三难”。

    日前,中宣部、文化部、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 《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戏曲教育工作的意见》,这是四部委首次就戏曲教育工作联合制定专项政策。《意见》 提出,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基本建立主要剧种与院校戏曲专业相对应、戏曲人才需求和戏曲教育培养相平衡、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相衔接、学校教育与戏曲艺术表演团体传习相结合的戏曲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努力完成包括优化戏曲专业结构布局、完善戏曲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戏曲人才培养模式、鼓励院团深度参与实践教学、积极推进招生与用人一体化、建立健全戏曲教育质量评价机制、搭建平台展示教育教学成果在内的七项主要任务。

    《意见》 的总体思路是通过促进供需平衡、学用结合、校团合作来化解当前戏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三难”问题。面向更广泛的剧种和基层院团制定各项具体政策,为地方戏曲传承发展提供实在的动力是主要特点之一。

    为进一步促进戏曲文化的推广,中宣部、文化部、财政部还于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戏曲进乡村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实现戏曲进乡村制度化、常态化、普及化,增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总量,解决农民看戏难的问题。

    文化部公共文化司负责人强调,戏曲进乡村要真正让老百姓“得实惠”。他表示,方案充分考虑到农村实际,提出要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发展水平、人口分布、文化传统等特点,合理安排演出场地和场次,并实行“联村联演”“错时服务”等具体措施。在工作步骤上分为三步:2017年开展试点;2018年总结推广试点经验;2020年在全国实现制度化、常态化、普及化。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