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06月07日 星期三
5
时评;国内;广告

加强互联互通促进成果共享

“一带一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本报驻京记者 周渊记者 王星

    交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命脉。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交通设施的互联互通既是基础,也是重点。记者近日从交通运输部获悉,“一带一路”倡议发出3年多来,我国加强了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建立推进彼此互联互通的工作机制,目前已与沿线国家签署了包括《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间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协定》 《中国—东盟海运协定》 等130多个涉及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的双边和区域运输协定,以规划促建设,以合作促发展。

 

    互联互通是基础支撑和重要保障

 

    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实现“一带一路”愿景的基础支撑、重要保障,扮演着“先行官”的重要角色。一方面,有利于促进跨国运输和国际多式联运的有机衔接,实现国际运输便利化。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国际国内道路通达水平,畅通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促进沿线国家共享“一带一路”成果。

 

    近年来,交通运输部将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一项中心工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规划制定和机制建设,加强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建立推进彼此互联互通的工作机制,确保互联互通能够有目标、分步骤地进行。

 

    打通陆海空综合运输网络

 

    据交通运输部介绍,3年多来,“一带一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陆上联通更便利。截至2016年底,我国已与沿线15个国家签署16个双边及多边道路、过境运输和运输便利化协定,通过73个公路和水路口岸开通356条国际道路客货运输线路;促进中欧间国际铁路货物联运,使中欧班列往返穿梭于广袤的亚欧大陆,目前已建成11条跨境铁路;开展国际铁路运邮合作。

 

    海上联通更通畅。截至2017年5月,我国已与沿线36个国家及欧盟、东盟分别签订了双边海运协定 (河运协定),协定内容均已得到落实,双方给予对方国家船舶在本国港口服务保障和税收方面的优惠;我国企业还参与了13个国家、20个港口的经营,海上运输服务也已覆盖沿线所有国家。

 

    空中联通更密切。我国已与沿线43个国家实现了直航,每周约4200个航班;国航、南航、东航和海航等已在沿线24个国家设立了境外营业部,开展航空运输相关的国际业务。

 

    据悉,有关部门将进一步推进与沿线国家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务实合作,促进沿线各国设施互联互通,为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深化地区合作打造更加坚实的发展基础。

 

    (本报北京6月6日专电)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