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06月06日 星期二
8
运动

这里是德国乒乓球的中心


    本报特派记者 陈海翔

    男单八分之一决赛,杜塞尔多夫会展中心6号馆内一片沸腾,这里正在举行世界第一的马龙与德国偶像波尔的对决。

    每当有中国球迷喊出“马龙,加油”的口号,立即就会被所有当地球迷整齐一致的“Timo Boll”所淹没,这个呐喊游戏从比赛一开场一直玩到了结束。马龙赢下了比赛,德国球迷赢得了助威大战。走出看台,年仅14岁的德国小朋友约翰并没有太多沮丧的表情,“我喜欢波尔,他是我们德国最最出色的乒乓球手。但我也喜欢马龙,当我开始接触乒乓球并参加俱乐部比赛以来,他一直都是我的偶像。”

    马龙与波尔的这场比赛成了本届世乒赛的热闹巅峰,能容纳8000人的球馆座无虚席,球迷们的助威呐喊和跺脚声令整个看台都产生了晃动感。作为比赛进行至此仅存的非亚洲选手,波尔的告别意味着世乒赛又一次成了亚洲“内战”,但这并不能改变德国人对于乒乓球的热情和喜爱。

    根据大赛组委会的要求,中国本土企业红双喜为赛事专设的球迷公园准备了许多器械,其中包括27张标准尺寸球桌、10张中尺寸球桌以及4张迷你球桌。任何时间你都能在服务台借一副球拍去体验一把,但首先得排队。这几天来,记者发现球桌几乎时时刻刻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来到这里的无论男女老少,几乎都能像模像样地挥上几拍子。

    “这里是德国乒乓球的中心。我不是说世乒赛,而是说杜塞尔多夫。”出生于德累斯顿、目前在卢森堡乒乓球青年队任教的赫尔曼·穆尔巴赫告诉记者,“这里有德国最好的乒乓球俱乐部普鲁士队,有设施一流、多达三座馆的德国国家队训练基地,许多民众家里都放上一张乒乓球桌。足球在德国是第一运动,而在杜塞尔多夫乒乓球就是第二运动,仅次于足球。”

    正如赫尔曼所说,在杜塞尔多夫市中心的很多酒吧里,你都能找到乒乓球桌;在一些公园的公共活动区域,同样可以看见乒乓球桌;甚至从市中心前往会展中心的地铁里,也能看见手拿球拍的当地孩子。

    对于德国乒乓球而言,杜塞尔多夫世乒赛只让他们收获了半块混双铜牌 (方博/索尔加),但每天离开会展中心的球迷们脸上更多的是满足和享受之情。这是在德国举办的第七次世乒赛,无疑也将进一步让这些生活在德国乒乓球中心的人们更热爱这项运动。

    (本报杜塞尔多夫6月5日专电)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