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张懿)检察、公安、环保、食药监等部门通力合作,上海重拳打击破坏环境资源犯罪和危害食药安全犯罪。昨天举行的相关新闻发布会透露,过去三年,本市批捕相关涉案人员近800人,为建设绿色上海、健康上海构筑起一道坚实的法律屏障。
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为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的部署,过去三年,本市先后开展了两轮“破坏环境资源犯罪专项立案监督行动”和“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共批捕795人,提起公诉1447人,追捕追诉41人。目前,新一轮为期两年的“专项立案监督行动”又已展开。
目前,上海这两类犯罪案件总体可控,但出现了一些新苗头新特点。比如,破坏环境资源犯罪案件中,非法处置危险废弃物比较多见,主要发生在市郊的无证废油、废品收购点,以及小型金属加工作坊。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多发于小型无证餐饮店以及流动摊贩,涉案商品主要是调味品、水产品、卤味、保健品等。危害药品安全的犯罪案件,则以非法销售性药以及玻尿酸等美容类药物居多,而且网购案件增长较快,去年案件数量同比增长超过3倍。
由于环境和食安类犯罪案件的查处对专业性要求较高,取证、检验、鉴定等有难度,案件定性易出现争议,证据标准和法律适用也存在地区差异,因此过去几年本市检察、公安、环保、食药监等部门一方面加强合作,同时各施所长。
检察机关抓住“专项立案监督”的机会,将相关案件逐步集中到市人民检察院三分院和下属铁路运输检察院进行集中管辖,尝试建立更专业的办案模式和办案队伍,并探索形成统一取证要求和法律适用标准。公安机关同样花大力气提高办案的专业化能力,新组建了食药和环保犯罪侦查总队和支队,成效明显。
环保和食药监等部门近年来一方面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同时注重“行刑衔接”,对于涉嫌犯罪的行为,及时移交司法部门。据统计,去年,全市查处环保违法案件3300多起,处罚金额2.51亿元;今年前5个月,本市查处的案件数量和罚金分别同比猛增约100%和150%,对涉嫌犯罪的做到“发现一起,移送一起”。本市食药监部门去年共查处违法案件7200多件,罚没款1.64亿元,移送的涉刑案件超过23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