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06月06日 星期二
2
要闻

“蛟龙”号从深海带回11只大型生物


    本报讯 综合新华社消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5日在雨中出海,完成中国大洋38航次第三航段第7次下潜,从雅浦海沟5100多米至4900多米的深海,带回了11只大型生物样品。

    当地时间5日7时26分,在西方天空中清晰美丽的彩虹映照下,“蛟龙”号缓缓进入海面。几分钟后,“蛟龙”号向雅浦海沟5000多米深处潜去。

    潜水器下潜后,紧接着工作人员开始布放水声吊阵设备,以保持潜水器与水面的通话和联系。这时,彩虹再次出现在南方的天空中,而且是双重的“奖赏”———双彩虹。

    “这是‘蛟龙’号第149次下潜。从当年海试开始,‘蛟龙’号深潜南海、太平洋、印度洋,攀登海山、下探盆地,闯荡热液区、深潜深渊区,经历了不少风雨,这些彩虹或许是对‘蛟龙’号的奖赏吧。”正在指挥潜水器下潜的唐嘉陵笑着说。

    5日“蛟龙”号的下潜是本航段雅浦海沟第2潜,主要任务是:近底观察、航行拍摄底栖生物和海底地形地貌;使用多参数传感器进行环境参数测量;采集近底层海水、大型生物、沉积物和岩石样品;视情况使用原位固定装置采集生物。此次下潜最大潜深5136米,海底作业3小时8分钟。

    “蛟龙”号从海底带回了岩石样品53.8公斤,近底海水16升,沉积物样品9管,不同种类海参4只、海蛇尾3只、海绵1只、海星1只、未知生物1只,利用原位固定装置固定海参1只。同时,完成了环境参数测量,拍摄了大量海底高清视频资料。

    本航段首席科学家陈新华表示,“蛟龙”号带回的样品弥足珍贵,其中生物样品对了解雅浦海沟大型生物的分布,研究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机制提供了难得的样品资源。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