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06月06日 星期二
3
综合

应勇走进“市长热线”与市民对话水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

营造更好环境是政府最重要职能


应勇在 《市民与社会·市长热线》 节目现场与 市民对话交流。张春海摄

    本报首席记者 张懿

    “今天是世界环境日,和广大市民朋友进行交流,谈生态建设、谈水环境治理,我觉得非常有意义。”昨天中午,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走进上海广播电台 《市民与社会·市长热线》 直播室与广大听众交流。九十分钟的节目,与他的开场白风格一致,坦诚、亲切、直接。

    通过与主持人以及打通电话的十位听众的对话,应勇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回应市民关心的问题,而且多次被市民对环保的关注和责任心所感染,甚至将听众称为“民间河长”。经过这场上海总河长与“民间河长”之间的直通连线,上海未来生态之城的建设无疑愈发令人期待。

    责任在肩:治理任务必须要完成

    责任,这是昨天节目中贯穿始终的一个关键词。事实上,在接听听众电话前,应勇回应主持人发问时就谈到了责任。当时,主持人问:“您这个总河长干些什么?”      

    应勇说,上海是一个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城市,全市登记在册的河道共有2.6万余条。之前,本市分三批排摸出1864条段存在黑臭的河道。今年的治理目标就是这些河道要基本消除黑臭。为此,上海已全面建立河长制。

    应勇说,按照他的理解,河长制就是责任制,建立河长制就是落实责任制。作为总河长,他要对全市河道治理负总体责任。而整个上海已建立了市-区-街镇三级河长体系,分别对所在区域河道负治理责任。责任包括两方面,污染治理和日常养护。

    昨天打进热线电话的就包括一位身为基层河长的听众。应勇向他详细了解了其所在地区截污纳管、解决雨污混接的情况。应勇说,水环境治理中很重要的一个思路就是水岸联动、多措并举:“问题出现在水里,根子往往在岸上。”

    在回应听众关于河道该怎么治理的问题时,应勇说,短期治理不易,长期巩固更难,必须沟通水系、调活水体,否则会重返黑臭。因此,河长需要把各职能部门的力量整合起来,把基层的责任落实到底,把群众的力量调动起来。

    听众刘女士以及部分网友提问:黄浦江何时能像莱茵河一样清澈? 苏州河如何治理?应勇说,完成中小河道治理的任务存在难度,但任务必须要完成。如果苏州河与其他支流都能治理好,黄浦江也能更清澈。他透露,在过去投入140亿元对苏州河实施三轮以水污染治理为核心的综合治理工程后,目前本市正在研究苏州河第四期综合治理。

    感谢市民:为“民间河长”点赞

    “作为生活在淀浦河周边的市民,我们看到了河流变清,两岸绿色植物越来越丰富,景观越来越好。”

    “到滨江那边游泳,我觉得这一天不会太遥远了。”

    “我儿子从小有比较重的哮喘,但今年有些改观,(因为) 上海这两年的空气质量比先前好一些了。”

    对于上海环境质量的积极变化,市民在与市长的对话中不惜点赞。不过,对存在的问题,他们也没有避讳。听众陆女士告诉市长,双休日她去了市郊的一座古镇,景观漂亮,但河道有点绿,不怎么清。根据河边指示牌的信息,她给当地“河长制监督电话”以及“环境热线”打电话。接电话的工作人员仔细地作了记录,表示会继续反馈。

    听到陆女士“现场考察”、“电话监督”的故事,应勇热情地说,希望有更多像你这样的“民间河长”发挥作用。应勇说,今年上海要基本消除河道黑臭,2020年要基本消除劣五类水体。他感谢陆女士这样的“民间河长”,希望大家能更多参与到河道的治理和养护中,这样,目标就可能提前实现。

    听众陆先生是市民寻访团成员,他在电话里对市长说,自己曾看到过少数河道边建有停车场,清洗大货车后“乌黑乌黑的水”就直接往外排。应勇马上问:“你知道具体河道和违法企业吗?”得到肯定答复后,应勇请听众在后台留下联系方式:“我让有关部门直接和你联系。”应勇说,对于污染环境的企业,要依照法律,该关的关,该罚的罚,该整改的整改;必须严格监督、严格处罚,严格管理,“欢迎大家监督,如果有更多像您这样的市民就好办多了。”

    听众朱先生原先是一家石化企业员工。去年,为了改善上海环境,这家企业停业关闭了。朱先生坦言,起初他们有些不理解,公司在环保方面做得不错;但后来他们想通了,“为了上海的明天。”听到这话,应勇回应说:“感谢你的企业,感谢你们这些员工。上海的城市环境变得更好,政府和人民不会忘记你们。”

    感同身受:让孩子健康成长

    昨天的节目不仅谈了水环境治理,也有很多听众关心上海其他生态和环保问题。

    听众蔡女士和市长谈起了滨江贯通工程:“我公公婆婆当年乘船从宁波到的上海,(前一阵)他们结婚60周年,在滨江看看,有很多感触。希望在他们有生之年,能把滨江全部贯通,让他们走一遍。”

    听到这样的期盼,应勇高兴地告诉蔡女士:“今年年底前,您可以带老人去看看。”应勇说,滨江两岸贯通开放工作已持续近20年,市委、市政府决定今年年底以前实现杨浦大桥和徐浦大桥之间45公里岸线全线贯通,向社会开放,年底就可以无障碍地游览,真正还江于民、还岸线于民、还景于民。

    听众徐女士在电话里向市长报告了自己对社区垃圾分类的调研结果:“一家三口平均每人每天产生的垃圾是3斤左右……一年下来也要1400斤左右。如果不好好推进垃圾处理,对城市影响是蛮大的。”对此,应勇表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非常现实的问题,垃圾处理如果解决不好,“垃圾围城”是迟早的。他说,垃圾处理要有系统谋划、综合治理,要在前端的垃圾分类和减量化、中端的分类运输,以及末端提升无害化处理能力上下大力气。上海将来要从以填埋为主逐步转向无害化、焚烧为主;而市民则要做好垃圾分类和减量。应勇强调:“提升垃圾无害化处置和功能化利用的能力,远比多建几幢楼重要得多。”

    此外,对于听众关心的崇明生态岛建设问题,应勇说,市委、市政府对崇明的定位非常明确,就是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相关建设标准,包括森林、湿地、绿色出行以及对排水和水治理等,标准都明显高于市区。

    在接听最后一位听众电话后,应勇很动情地说,政府最重要的职能就是营造更好的环境,包括营商环境、市场环境,更重要的还有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的心情和您的心情、和市民的心情都是一样的,让我们的孩子都能更健康地成长。”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