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姜方
曾孕育出迪华特、大卫·津曼、捷杰耶夫、西蒙·拉特、雅尼克等名家的“指挥家摇篮”鹿特丹爱乐乐团下周将再访申城。这支曾在东艺2016/17演出季“中外交响”系列中压轴亮相的乐团,将由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德国指挥家大卫·阿夫哈姆执棒,携手80后华裔小提琴家陈锐登台东艺,在两晚的音乐会中演绎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家的经典曲目。
小提琴“新星”陈锐曾在梅纽因国际小提琴比赛、伊丽莎白女王音乐大赛等国际比赛中揽获头奖。他出生于中国台湾、成长于澳大利亚,而其曾祖父母均是上海人,因而陈锐一直觉得自己和申城有着不解之缘。日前陈锐接受访问时说:“我一直期待能献演于上海的舞台,东艺拥有建筑风格辉煌、声学效果惊人的音乐厅,即将在这里为上海乐迷演奏,我有种梦想成真的感觉。”
成立于1918年的鹿特丹爱乐乐团以培养年轻有为的指挥家闻名乐坛,它与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被并称为“荷兰双雄”,凭借精湛的演奏技巧在名团辈出的古典乐界占据了一席之地。1973年,当时32岁的荷兰指挥家迪华特被任命为该乐团音乐总监,22年里他执棒乐团演奏了丰富的德奥作品和现代作品。西蒙·拉特则在25岁时就担任起该团的首席客座指挥,从此他的事业蒸蒸日上。2006年,时年31岁的指挥家雅尼克被任命为鹿特丹爱乐的第11任音乐总监,他曾两度率团登台东艺。
现年34岁的德国指挥家大卫·阿夫哈姆是伯纳德·海汀克“青年指挥家资助计划”的首位奖学金获得者,他曾跟随海汀克参与一系列重大的交响全集演出项目,并与芝加哥交响乐团等进行合作。目前阿夫哈姆担任西班牙国家管弦乐团及合唱团的首席指挥,他也曾作为客席指挥执棒鹿特丹爱乐、瑞典广播交响乐团、维也纳交响乐团等。
鹿特丹爱乐此番沪上演出安排了勃拉姆斯、马勒、柴可夫斯基、威尔第、拉罗等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家的曲目。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其一生中创作的唯一一首小提琴协奏曲,与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在这首作品中,勃拉姆斯成功结合了浪漫主义的激情与古典主义的严谨,乐曲具有浓厚的田园牧歌风味和匈牙利民歌情调,安详的感觉与厚重的基调相得益彰,将勃拉姆斯独特的音乐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外,马勒的《第一交响曲》也堪称音乐会的亮点。马勒的交响曲以编制庞大、结构复杂、演奏困难著称,其织体、调性、和声与配器非常繁复,要求乐手具备出众的合奏能力和个人控制能力,这样才能再现马勒天马行空的音乐语汇。《第一交响曲》 在第三乐章中出现了大量的“逆饰”与“反语”手法,卡农和儿歌穿插运用,悲情的葬礼和热烈的舞曲进行对比,歌曲体裁对“葬礼”题旨形成反语式的回应。马勒曾说:“交响乐应该像个世界,它无所不包。”届时鹿特丹爱乐将如何诠释这首经典作品,颇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