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04月30日 星期日
1
要闻

黄浦区在老城厢拆违同时,为2000户居住困难家庭实施功能改造

拆除违建房门打开群众心门


    本报记者 祝越

    刚退休的邵国梁已在梅家街居住了十余年。不久前,老人加盖的第四层楼违建被依法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晒台,如今正是满园春色,花坛郁郁葱葱。

    拆违行动中,黄浦区城管执法局拆违指挥部负责人戴革平成了老邵的好朋友。几个月间,这位同济大学建筑科班毕业生热心充当老城厢众多蜗居的“梦想改造家”。现在,走进邵国梁家,虽说空间依旧狭小,但布局科学,功能齐全又不失美感。老人直呼“想不到”:即使总建筑面积损失了15平方米,但四楼违建里的淋浴功能、储物功能都在楼道空间“变”了回来。工程队甚至在拆违时就将今后可以利用的建筑材料精细化拆解出来———原有水槽成了现在晒台上的花盆,就连原来违建里的瓷砖也被完整保留下来。

    截至目前,黄浦区老城厢共拆除违建24695平方米,涉及违建近2000户。但家家户户都“有所失有所得”。其实,在老城厢拆违前,黄浦区城管执法局和当地街道办事处就对每户居民的居住情况、违建状况和实际生活困难都做了摸底。拆违之前,他们先做好沟通疏导工作,然后就是想方设法解决“拆违户”的实际困难。螺蛳壳里做道场,只要能让居民得到一点改善,就尽量给予满足,比如针对部分违建用作卫生间的情况,事先就做好安装抽水马桶方案。

    随着拆违工作的推进,邵国梁发现周边环境改变了:消防车可以开到弄堂口了,区里还规划着统一的街面工程……最令他和邻居们惊喜的是,生活变得更便捷更舒适了:去年,豫园街道“厢邻院”、小东门街道“邻家屋里厢”老城厢居民生活服务站相继交付使用,这些服务站建有家庭式灶间、公共厨房、公共餐厅、家庭式卫生间、独立助浴间、公共洗衣房、全科医生工作室、老年活动室、亲子活动室、便民服务区、公共晾晒区、流动式菜点、接待休息区等13个功能区域。

    对违建,黄浦区的态度是“坚决拆”。不过,在整治违建时,执法部门却常常陷入法律困境与民生思考。黄浦区老城厢的违建带有明显区域特征:居民居住条件差,违法搭建特别多,背后却是真实的民生诉求。把居民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始终是黄浦区委区政府、街道和城管队员的行动指南。

    邵国梁笑言:这样的拆违,虽然拆了居民的房门,却也打开了群众的心门。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