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席记者 王彦
“中国如有一份幸运,世界将添一份异彩。”我们仍清晰记得申博时候的许诺。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我们至今践行着上海世博会为人类文明进程提供的这一中国贡献、中国宣言。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曾将全世界的奇思妙想汇聚于黄浦江两岸的世博园区里,184天的会期在漫长世博历史上矗立起一座意义深远的里程碑。近7年的筹备后,流光溢彩新篇章———一幢气势恢弘、充满灵动感的城市文化地标建筑崛起在原浦西园区;一个容纳着“瞬间”与“永恒”的时间容器盛放进新的寰宇梦想;一座传承着“理解、沟通、欢聚、合作”世博精神的城市客厅诞生在凭海临风的上海,诞生在更自信、更包容的中国。
2017年5月1日,世博会博物馆开门揖客。她是国内首座国际性博物馆,也是全球唯一全面展示世博专题的博物馆。她面向未来。
面向未来的,是世博会博物馆的办展思维与视野。19世纪欧洲工业革命孕育着世博会的缘起,1851年英国伦敦,一座昵称“水晶宫”的场馆里,中国展区、德国展区、加拿大展区、印度展区等等,不孚“万国博览会”之名。此后166年,从欧洲到北美洲、亚洲、大洋洲,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从综合类世博会、专业类世博会到米兰三年展、园艺博览会,世博会大家庭不断壮大,所承载的人类智慧也不断拓展着边界。因此,世博会博物馆的建筑主体之一以“历史河谷”为名;8个常设展厅与3个临时展厅里,既有1851年世博会的发端,也收纳 了2010年上海的动人记忆,还延展至2017年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世博会、2020年阿联酋迪拜世博会,以及更无限的未来。这里,是一座见证近现代人类和社会文明发展成果荟萃的重要驿站。
面向未来的,是上海为全球世博文化与创新所做出的上下求索。2010年11月23日,国际展览局和上海市政府在巴黎正式签署《世博会博物馆合作备忘录》,其中明确写道:世博会博物馆将是全球世博文化与创新方面的知识库,世界博览事业和上海世博会的展示中心、推介中心、教育中心、培训中心和文献中心,并为与世博会相关的文化交流提供平台。5月启幕后,展览、论坛、教育等主题活动将陆续在世博会博物馆展开,这里将成为一个分享世博成果的思想库、实践中心,也将是面向公众的城市客厅。
面向未来的,更是“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国际展览局之所以选择将其全球唯一的官方博物馆和文献中心落户上海,不仅因为2010年世博会成功、精彩、难忘,更因为上海作为国际文化大都市和世界旅游城市展现出的活力。好风凭借力。国际展览局相信,世博会博物馆将是一座广邀四海宾朋聚焦未来发展的人文家园。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留给世界一份珍贵的礼物。7年后,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世博会博物馆,或者说永不落幕的“世博会”,即将书写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互鉴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