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04月26日 星期三
12
专题

以人为本:肩负培育一代新人重任 立德树人:搭建学会做人磨练平台

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开辟“新绿洲”

———上海市松江区教育系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蒸蒸日上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思想道德,是未成年人的灵魂、做人的基石。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奠基工程,也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题中之义,更是实现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是关系教育全局的大事,也是关系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事,更是中小学办学的重头戏。

    近年来,上海市松江区委、区政府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放到重要地位,提到议事日程,进行了整体规划;区教育局等部门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扎实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力求出境界、出思想、出创新、出成效。

    松江区教育系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主题,明确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线,坚守校内外教育有机结合的主业,不断得到有效推进。

    同时,松江区教育系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区域全面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大局相结合,与中小学办学水平的提升相结合,与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主旋律相结合,提升内涵,创新方法,不断得到新的启示。

    立足核心价值观: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育人内涵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说到底是立德树人的工作,关联教育的核心价值和办学的根本意义以及做人的基本规范。为此,松江区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小学的光大,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心目中的弘扬,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地探索。

    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爱国情怀

    松江区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践行。组织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团圆梦 中国梦”涉台朗诵比赛、“重温长征史,共筑中国梦”影评征集活动、“弘扬长征魂,共筑中国梦”集邮系列活动、“核心价值观记心中”绘画作品比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典型案例征集等活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小学的案例《公德养成:“道德银行”的最后一公里》 荣获全国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优秀案例。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活动,运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语言和方式阐释“中国梦”、描绘“中国梦”、歌颂“中国梦”,引导孩子们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增强文化自信

    松江基于区域内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整体梳理、设计并实施“养正达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推进“非遗”进校园。松江区现有国家级项目3个、市级项目9个、区级项目19个,以及20多项各类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以传承中华文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充分利用区域丰厚的非遗资源,把非遗项目和传承人请进学校,将展览、展示、展演活动在校园铺开,在区内建立一批文化底蕴深厚,独具本地特色的区级非遗传习基地。目前区内共有培训点 (学校)34个,培训项目38个。如叶榭学校“草龙滚灯”、三新学校“顾绣”、新浜学校“花篮马灯舞”、小昆山学校“剪纸”等,基本形成“一校一品”的学校“传统文化”传承格局。中山小学“古琴雅韵”二度在中央电视台新春特别节目亮相,三新学校“顾绣”成为市十佳非遗传承基地。

    推进书法进校园。松江是中国书法名城,为了将书法艺术进一步传承发扬,松江区以育人为宗旨,推进书法进校园,教学生写好字,做真人。目前全区有4所全国书法实验学校、12所上海市书法实验学校、1所上海市书法示范校。

    推进戏曲艺术进校园。以学校少年宫为抓手,邀请戏曲老师进校园辅导,加强学生戏曲社团建设,向全区中小学辐射。目前五厍学校、仓桥学校的沪剧,二实小、上外松外、张泽学校的京剧,新桥小学的豫剧,上外松外的越剧、黄梅戏等戏曲社团已发展成熟。

    推进经典诵读进校园。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以“诵经典、唱经典、写经典”为主要形式,立足学校课堂教学,使学生的思想与品德在体验和感悟祖国语言文化的过程中得到进步升华。岳阳小学的古诗吟唱、第三实验小学的葵园读书会、九亭四小的二十四节气经典诵读、华师大实验高级中学“经典阅读”、上师大附属外国语中学“阅海览胜”等项目活动,让青少年在诵中华诗词、读千古美文的过程中传承民族精神。

    “养正达人”学生成长工程增强做人底蕴

    根据社会转型期对现代公民道德品质提出的新要求,信息化社会对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出的新课题,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学生核心价值观所面临的新挑战。松江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顺应时代的变化,在继承中发展、在探索中创新。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集古松江之灵气、新松江之活力、大学城之智慧,构建以“养正达人”为核心,具有松江地域特征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新体系。全面落实以“养正达人”为核心的区德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努力推进松江德育“十大”工程,形成以“养正达人”为核心的具有松江特色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新体系;逐步形成以“文化育人、课程育人、实践育人、合力育人”为核心的工作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夯实教育新基础:强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育人能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个整体工程,需系统设计和多元渗透。松江区采取了一些新做法,激发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活力。

    推进课程德育工程深化学科育人

    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细化落实到学科课程的德育目标之中。借助华东师范大学、于漪老师德育实训基地的力量,三方合作建设松江区语文学科德育协同研究中心,齐心合力探索学科德育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在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选择九所学校成立区域语文学科育人基地教研组,联合高中特色学校松江一中、学区化集团化6所学校,通力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良好学科育人运行机制。

    语文学科德育协同研究中心,扬起育人风帆。从课堂教学中研究学科育人的策略,从课程、教材、语文学习活动和语文教师培养等方面整体思考,系统设计,探寻语文学科育人的路径,以构建学科育人的生态环境为目标,秉持学科育人学段贯通的理念,以语文课程、教学、活动等多元化形式为载体,系统设计,探寻创新学科育人的路径,创建良好的语文学科育人生态。去年暑期市教委德育处来松江调研,梳理语文学科中的育德目标,开展语文学科立德树人专题培训,加强课堂教学实践创新,开发课程资源的育德功能。

    实施人生导师培养工程提升育德能力

    松江区推进区域性班主任工作共同体建设,2016年成立1个市级、6个区级班主任带头人工作室,5位班主任荣获上海市“百优”称号,1位班主任荣获上海市“十佳”称号。推荐百余名班主任参加市、区两级骨干班主任培训班,育德能力快速提升。2个课题被立项为上海市学校德育实践研究课题;1个课题被立项为上海市“德尚”骨干课题;3个课题被立项为上海市“德尚”基础课题。

    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程促进心灵成长

    松江区定期开展心理辅导教师培训,选派部分骨干志愿者到第一人民医院松江南院心理科跟岗培训。组织开展“松江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活动和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大赛活动。目前区内市心理达标校45所,占85.7%。仓桥学校荣获首批“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称号,松江二中荣获“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称号。

    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2016年咨询服务341人次;发布了心理中心微信公众号“心海启航”,举办了全区中高考考前心理咨询活动;接待了重庆市、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上海市宝山区、嘉定区等兄弟学校来区心理中心的访学,进一步提升了影响力。

    体教、文教、科教三结合深化素质教育

    体教结合深入推进。主动与体育管理部门对接,以体育教学改革为重点,以体育联盟建设为载体,以课余训练优化为保障,切实推进“体教结合”升级工程。在大力推进“一校一球一操”基础上,开展“三联盟五精英”项目建设。目前足球联盟学校已扩军至26所,篮球联盟学校19所,排球联盟学校3所。实施精英战略,注重梯队建设,成立上海市校园足球精英训练营松江分营,以5所营地学校为依托,组建5支不同年龄段训练梯队,聘请优秀外籍教练带训。2016年共组织20项区级阳光体育赛事,学生参与人数突破1万人次。

    文教结合全面展开。与文化管理部门深度合作,推进文教结合十大项目,坚持“以文化人、以艺育人”的核心理念,注重“面”上普及,着眼“点”上提高,大力促进文化传承创新。组建校级艺术社团750余个,开展梦想剧场“周周演”27场,举办7场“才艺梦想秀”展示,超过万名师生及家长参与了演出与观摩。全区近90%的学校开设校本艺术课程。

    科教结合成果丰硕。启动“云间创客”联盟建设,以科创实验室为载体,聘请相关高校和相关企业等有关专业人士加入联盟指导团,携手开展科创活动,培养提升创客们的科技创新能力。成立上海市青少年科学研究院松江分院,依托大学城、佘山、广富林遗址等自然、人文资源,招募、培养科学院小研究员。与科委科协紧密协作,成功承办第30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成绩跃居郊区第一。

    整合区域大资源:形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育人合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形成共识,凝聚合力。松江区致力于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形成了齐抓共管的格局。

    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工程培养实践能力

    松江区挖掘整合区域资源,遴选了66个区级高中生志愿服务实践基地,3项区级社会实践项目,5个市级基地,发布了志愿服务岗位13万多人次。每个基地都有专职人员负责管理,提供保障,并及时录入相关数据。在开展高中生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松江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形成了志愿服务活动红、白、蓝、橙、绿“五色花”主题特色系列。“红色”服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文化展览讲解等。“白色”服务:医院导医、残疾人康复志愿者等。“蓝色”服务:松江9号线地铁站疏导、文明监督等。“橙色”服务:爱心助老、爱心暑托、社团助教等。“绿色”服务:清洁社区、垃圾分类宣传、环保知识小小讲解员等。

    同时校内校外联动,推进志愿岗位多元化。依托职能部门,如卫计委、团委、妇联等部门,推出门诊导医、培训班助教等岗位。依托学校,推出暑托班辅导员、社团助教等岗位。依托各街镇,推出小小邮递员、展厅讲解员等岗位。依托社区居委,推出挂职小干部、资料收集员等岗位。依托各基地,推出“社会调研”研究性志愿者课程,如宠物扰民、交通拥堵等民生问题。

    加强校外教育阵地建设丰富课外生活

    目前全区已建成1个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5个学生社区实践指导站、16所学校少年宫以及51个“松江区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71个高中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还有青少年活动中心、劳技教育中心、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中心,形成了未成年人校外活动阵地网络,利用双休日、寒暑假等时段,加强资源共享,常态化开展道德实践、文艺社团、科学体验、心理辅导等活动,丰富未成年人课外生活。松江区还成立了学校少年宫联盟,在寒暑假公布了255个活动项目,给未成年人提供了实践体验的好去处。

    构建“三位一体”育人格局推动家校合作

    充分发挥区中小学家长委员会主任联席会议制度、区级家庭教育专家讲师团和家庭教育家长讲师团的作用,建立家校互动平台,创新家庭教育指导模式。开办了体验式家庭教育工作坊区级共享课程。开办了体验式家庭教育工作坊区级共享课程。松江区46所中小(幼)被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家庭教育指导与研究中心评估验收为“十三·五家庭教育指导实验基地”。实验小学被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评为“十二·五家庭教育特色学校”。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