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下旬,2017年上海国际汽车展即将拉开帷幕。作为站在舞台中央的“东道主”,上汽集团底气十足。
作为全国最大汽车制造集团、世界500强前46位企业,在刚刚过去的几年中,上汽集团一方面以再创新高的产销量,为上海经济运行贡献力量;另一方面又坚持科创投入,加快创新步伐,全面融入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建设。
砥砺前行,上汽集团将逐步从主要依赖制造业的传统企业,转向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汽车产品和服务的综合提供商。在2017年继续围绕“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四大战略进行布局和规划,实现产业生态圈的深度融合。
“新四化”重塑未来汽车概念
最近,高盛发布了题为《汽车2025》的分析报告,对汽车未来发展趋势做出了预测。报告认为,在下一个十年,汽车产业将经历本质性的转变:彼时车机、车厂、车主均将与目前迥异。科技是这一转变的原动力,同时也将被“环保、便捷、安全、实惠”的四大主题塑形。而这与上汽提出的“新四化”有异曲同工之妙。
“未来的科技进步大方向,包括市场演变的大格局和产业变化的大趋势,都会使未来的汽车相比于过去100多年的发展轨迹发生重大的偏转。”上汽集团总工程师程惊雷表示。
上汽集团技术中心副主任、上海捷能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军给出对未来汽车的判断:“电动化趋势是不可逆转的,而上汽已经具备完整的电池管理系统研发制造能力。”据朱军介绍,上汽目前在纯电动、插电混动和燃料电池三条技术路线上齐头并进,是国内少有的自主掌握电池、电驱、电控“三电”核心技术的企业。新能源研发上比肩全球范围丰田、通用等汽车巨头,处于第一阵营。
未来的汽车也将更智能。智能汽车依托“黑科技”装上了“大脑”和“眼睛”,无需人工驾驶,即可向前行进。基于数据的不断优化,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性别,制定不同的驾驶策略,做到个性化驾驶。在上汽集团前瞻技术研究部总经理张程看来,通过单车智能“小目标”的不断实现和积累,最终实现构建智慧交通生态体系的“大目标”。
2016年7月,全球首款量产互联网SUV荣威RX5正式发布,月销量成功跃上2万辆大关,快速成为国内SUV细分市场的主流产品。上汽集团信息战略和系统支持部副总经理、斑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闫枫表示,网联化最本质的就是数据,而数据会带来产品和整个商业模式的革新。从RX5上市半年来,平均一辆车能产生11兆的数据,到目前为止收集的数据总量已经达到743TB,这些数据使得上汽能更好的洞察场景,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使车越来越懂用户,与用户更好融合在一起。
在“共享化”进展与目标上,上汽集团亦不遗余力。环球车享汽车租赁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光宇介绍,经过两年发展,目前环球车享运营车辆达到8400多辆,覆盖国内24家城市,服务的会员数达到45万人。在上海,每天有24000人次在用环球车享的分时租赁服务。
“新四化”的新玩法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新四化”本身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促进和融合,即电动化是基础、网联化是条件、智能化是关键、共享化则是趋势。在睿智的上汽人手中,“新四化”的排列组合就像变魔术一样,构成了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开放生态。
依托“电动化”+“网联化”的组合,越来越多上汽自主品牌汽车开始“行驶”在互联网上,但这些互联网汽车除了可以“烧”油,并没有忘记搭载新能源,让互联网汽车在更高效之外也变得更环保。
与其他汽车厂商单独推出新能源车型不同,上汽近期推出的新能源汽车都与互联网汽车“结伴”出现。例如,RX5之后,上汽集团随即推出了在荣威RX5基础上改进的插电混动车型荣威eRX5。2017年,随着更多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推出上市,上汽新能源将形成极具竞争力的产品阵营,进一步扩大行业领先优势,有望实现销量新突破。
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和引导分享经济发展,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便利人民群众生活。”而在环球车享汽车租赁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光宇看来,共享汽车、共享经济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其他元素的支持。向“电动化”取经,环球车享构成了一个绿色开放的平台,不仅有上汽的新能源汽车参与,也吸纳了国内外的新能源汽车。向“网联化”和“智能化”学习,未来,环球车享将投入运营的新技术、新模式,包括自动充电、智能泊车、光伏储能、智能车位管理等,来提升用户体验。
未来的汽车将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会听、会看、会驾驶、会学习的机器人从而彻底改变现有用车模式,并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因此,“新四化”将迈向更广度、更深度的融合。
通过“新四化”布局,以及未来随着互联互通、大数据等的广泛应用,持续累积技术优势,并逐步转化到产品及服务应用上,上汽将为用户,尤其是互联网原住民用户,提供更多更新的价值。产品方面,上汽将推出更多满足不同用户使用要求的电动车产品,为不同续航里程、不同车身打造解决方案。同时,上汽还会加快不同阶段智能驾驶“黑科技”的应用,开发出更多用户与“车”的直接沟通交互功能,提供更简单的操作方式。在服务方面,上汽将加强服务业战略升级,使服务平台化、生态化,将产品与服务紧紧捆绑,并不断扩展和更新服务内容,让服务主动准确找到人,让车成为服务的载体。
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
“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程惊雷说了这样一句话来总结上汽“新四化”的定位。在创新实践中,上汽不搞拿来主义、不存侥幸心理,扎扎实实努力奋斗。
创新要实,更要有体制机制的保障。去年,上汽“种子基金”制度引起了各方关注。上汽通过在资金、设备、人员等方面的配备,设立容错机制、创业支持等一系列举措,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机制的“老路”,允许员工利用企业设施,进行创新研究,有价值的项目给予奖励,甚至孵化创新公司,走出了一条更具灵活性、效率性的改革之路。如今精心培育的“种子”已经破土而出。与此同时,开展核心员工持股计划,形成企业与员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责任共当、事业共创的激励约束长效机制。
上汽坚持“走出去”的创新战略。如今,上汽集团的技术研发人才从全球招聘,还在英国设立了研发中心,在硅谷设立投资公司捕捉前瞻技术。近期,上汽还宣布在以色列成立创新中心,主要瞄准网络安全、软件算法、物联网等领域进行布局。悄然之间,上汽已经在语音控制、手势控制、传感系统及AR增强现实等前沿科技领域集成了全球领先的供应链资源。通过对未来移动出行服务领域相关技术的探索和挖掘,并结合商业模式的创新,上汽酝酿在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和创新业务生态建设方面实现跨越式突破。
对此程惊雷表示,上汽有灵活的激励机制,以鼓励员工创新。例如捷能公司对核心团队设立奖励基金,并对产业链投资入股,产生持续的经济效益;与阿里合资的斑马公司完全按照市场化的绩效进行分配和奖励。健全的体制机制留住了人才,也带来了更多前瞻创新的探索。
实践证明,上汽集团产业规模提升的同时,在技术创新引领下,其发展的质量效益同步提升。刚发布的2016年上汽年报显示,2016年上汽实现营业总收入7564.16亿元,同比增长12.8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0.09亿元,同比增长7.43%,公司经营业绩再创新纪录。值得一提的是,上汽自主品牌去年全年销量32.2万辆,同比增长89.2%。其中,荣威品牌全年累计销量24.1万辆,同比增长144%,十倍于车市整体增速。
2017年,上汽集团的“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发展之路将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