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这个实验室有国内甚至世界上难得的科研小环境:科学家可以安心、安静地专注于真正重要的科学问题,不用花费过多精力去写本子、拿经费,或是争取各种人才计划。正是这种宁静、纯粹的科研环境不断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学者前来交流。虽然这里的办公和实验环境比较拥挤,不少学生的办公桌都只能沿走廊排开,种植实验用植物的土地也很紧张,但这样的氛围对愿意真正做科研的人来说,是可遇不可求的。“我希望这里的科学家所做出的工作,可以在多年后成为经典,而不只因为各种外在的标签闪亮。”朱健康用这样的理念管理这个实验室,支撑起一片世外桃源般的科研空间。对于正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上海而言,这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心投身科研的精神与心态,正是追求世界级原始创新所需要的。这几年,的确有科研人员拿到各种人才计划之后,被其他高校、科研单位高薪聘走。朱健康却不觉得可惜,“营造一个专注科研的环境,留住想沉下心做科研的人。”他说,有了这样的人,相信再过3-5年,逆境中心将会有一批有影响力的工作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