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陕记者韩宏
在西安市政府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安管委会通报了西安区域筹建自贸试验区以来形成的第一批创新成果。西安市副市长李元说,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已形成五大类20条创新举措,西安正全力打造自贸试验区建设的“西安样本”,努力建设高水平高标准的自贸试验区。
据了解,首批创新举措涵盖了五大类内容: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深化投资领域改革,推动贸易转型升级;深化金融开放创新,增强金融服务功能;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创新国际产能合作模式;创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文交流新模式加快沿线国家“五通”进程。
陕西自贸试验区实施面积119.95平方公里,涵盖了中心片区、西安国际港务区片区、杨凌示范片区三个片区。作为陕西自贸试验区的主体功能区,西安区域涵盖了中心片区、国际港务区两大片区,包括西安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港务区、浐灞生态区等4个功能区。
西安以加大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开放力度、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为目标,力争通过3至5年努力,把陕西自贸区西安区域建成引领西部大开发的辐射聚合区,融入“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的合作引领区,探索内陆与欧亚大陆经贸合作的开放先行区,推动先进制造业和制造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产业示范区,吸引全球资本参与内陆开放的金融集聚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和对接国际贸易规则的压力测试区,构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综合改革区。
目前,西安市已将首批217项省级事权、103项市级事项,共计320项事权全部下放到各功能区。
西安在自贸区综合服务大厅实现了“一口受理、十九项事项联办”,并将办证时间缩短为3个工作日;同时,以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为目标,4个功能区首批推出了702项最多跑一次服务事项;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西安市推出“集群注册”新模式,为企业提供集群注册服务。
在探索新型贸易发展方式方面,西安实行机场货站前移,采取“舱单归并”和“大包过机”通关模式,缩短企业通关时间,提高通关效率。推行陆空联运新模式,积极探索设立海外仓,降低企业综合成本。西安鼓励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面向全球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4月1日陕西自贸区试验区揭牌当日,已有176家国内外企业首批入驻。 (本报西安4月7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