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启哲
一身黑底白花的裙子,画着精致的妆容,王文娟在众人的掌声与欢呼声中步履款款,依旧是大家记忆里那个袅袅婷婷的“林妹妹”,韵致不减当年。昨晚在颁奖晚会前,王文娟接受了记者的专访。虽然调侃着“身体的零件都不好使了,不是这里不舒服,就是那里不适意”,可聊起越剧的过去与未来,老人却是通达明白得紧。
谈到自己的获奖,“这是大家对我一生工作的肯定,心里很激动。”不过,她很快就自谦:“相比于是舞台聚光灯下的演员,我首先是一名戏剧工作者。要完成一部作品,离不开编剧、导演、音乐、舞美道具等各个领域的无名英雄。每一部作品背后都是一支完整的团队,我只是其中的一分子。所以,这个奖虽然是颁给我个人的,但是荣誉是属于大家的。”
今年是越剧进上海100周年,回望风雨历程,王文娟感慨最初开拓者的不易:“最初的‘的笃班’没有完整的大戏,都是一些小节目,没有布景,没有道具。前辈们的第一次演出观众寥寥无几,只有一些来沪工作的同乡捧场。一次两次没有成功,就来第三次、第四次。”虽然头几次的闯荡以失败收场,可是前辈们来一次就有一次的收获。上海滩这个文艺的大码头,汇聚着南北各地的艺术样式。前辈们不止练艺,也学戏,京剧里有出将入相,学了来;话剧里有写实表现,学了来。在王文娟看来,正是在这样不断地借鉴融合之中,越剧得以快速发展,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剧种。
昨晚,她与弟子单仰萍、王志萍、李敏合作演唱了自己的经典剧目 《追鱼》选段。在这部神话题材的越剧里,王文娟饰演的鲤鱼精俏皮可爱,大胆追求爱情,甚至剧中还有不少武打戏份,这和她柔弱孤冷的“林妹妹”形象反差很大。王文娟说:“虽然越剧的特长是诗情画意,但不是别的题材不能演,就是爱情戏,也有着丰富的表达。更不必说我们姐妹还演出了 《祥林嫂》《不准出生的人》等一批现实题材的作品。”确实,王文娟还主演越剧《则天皇帝》等,勇于挑战各种历史人物。
放眼下一个100年,王文娟告诉记者,她对越剧的发展很有信心:“我们虽是一个年轻的剧种,但是我们的根深深扎在观众之中。我们越剧要演出既通俗易懂又不失唯美诗意,受到普通观众喜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