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星 驻苏记者 叶志明
知识产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资源,对提升国家竞争力有很大作用。作为我国知识产权产出总量最多的省份,江苏省近日出台 《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若干政策措施》 (以下简称 《政策措施》),提出了18条针对性极强的“硬招”“新招”,旨在推动江苏产业由技术密集型向知识产权密集型转变。
鼓励高质量知识产权创造
6日下午,江苏省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就 《政策措施》 进行全方位解读。记者看到,《政策措施》 共提出了6个方面共18条聚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政策措施,条条具有针对性,旨在推动江苏产品向江苏品牌转变、江苏制造向江苏智造转变、江苏产业由技术密集型向知识产权密集型转变。
据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志忠介绍,作为知识产权大省,江苏省的累计专利申请量曾先后在全国率先突破100万件、200万件、300万件,其年度申请量和授权量等主要发展指标也已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但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矛盾日益凸显,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成为当务之急。为此,江苏省有关方面在出台 《知识产权强省意见》 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持续跟进,研究制定了 《政策措施》,旨在以全面、系统、务实的举措,更大力度释放知识产权制度红利,为江苏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此次出台的 《政策措施》 分别从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服务、人才和管理6个方面提出具体举措,内容覆盖知识产权工作全链条。其中有20余项为江苏省政府文件中首次提出或明确的实招、硬招、新招,具有较高的含金量。
例如,在聚焦创造方面,《政策措施》 从激发创造活力、提高产出质量、支持海外布局等三方面,提出鼓励高质量创造的政策措施,比如提出培育知识产权大户、实施“清零计划”,首次明确了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最高支持500万元,对国家和省专利奖、企业申请注册海外知识产权也分别予以经费奖励。
在培养人才方面,首次提出新增4个左右本科高校知识产权学院、建设一批知识产权教育示范基地。在管理方面,首次提出将知识产权考核指标纳入创新驱动发展综合评价和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范围,以及建立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的知识产权评议目录等举措。
企业或成最大受益方
王志忠指出,《政策措施》 的特色亮点可概括为“一强六高四注重”:“一强”,即锁定强省目标定位;“六高”,即高质量、高效益、高标准、高水平、高素质、高效能,体现更高发展水平;“四注重”,就是在政策设计上力求科学合理、便于执行,注重问题导向、注重服务企业、注重市场主导、注重务实管用。同时,为了夯实责任,注重落实,《政策措施》 在每个条款后面都列出责任部门名单,其中第一个为牵头部门,其他为配合部门。《政策措施》 还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结合实际,制定具体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完善沟通协调和工作联动机制,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全面落地见效。
据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张春平介绍,随着 《政策措施》 的出台,今后相关企业在知识产权工作的各个环节都将得到一定支持,“比如在知识产权的取得上,今后企业不管是专利申请还是商标注册,都能得到一定支持和奖励。对企业首件授权发明专利的相关费用将给予补贴;对于中小微企业进入孵化器的,在信息服务等方面将优先支持;对申请注册国外专利、工业品外观设计和国际商标,也有一定补贴和奖励,包括优秀的知识产权创造成果,专利发明人以及优秀的专利项目、优秀的版权作品、驰名商标等都可以得到奖励。”此外,为了促进知识产权运用,《政策措施》 也提出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方面给予支持,包括搭建知识产权运营交易平台,为创新主体提供知识产权成果转移转化平台等。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目前江苏省已建有两家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快速维权中心的建立,能够降低企业维权成本,提高企业维权效率,对企业知识产权维权、纠纷处理有很大帮助。而根据 《政策措施》 要求,今后江苏省将进一步完善维权援助体系,扩大维权援助资金投入,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
(本报南京4月6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