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04月07日 星期五
7
文汇教育

把握方向,重视基础,提升素养

———生命学科等级考复习策略


    金惠珍

    今年的等级性考试安排在5月6、7两日,我们如何利用这一个月的时间,在原有的基础上进步呢? 就关于生命科学学科而言,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把握考核方向

    在生命科学课程的学习中,我们要了解生命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应该具有的素养。但也要认识到,考核中测量目标只能是包括部分可测的与学习目标相对应的学习成果。因此,我们既要关注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根据考核的特点,把握考核的方向。我们只有在总体把握考核方向的基础上,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随着高考改革推进,高考试题更加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强调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考查。其次,今年是新高考第一年,无论学习内容还是考核难度都有所变化。

    例如,《上海市中学生命科学课程标准 (试行稿)》 调整意见中明确指出部分内容不作教学要求,包括“微生物的共性”、“多基因效应”和“生物工程中的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技术”;部分学习内容难度下降,包括“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及其调节”学习水平由C降低为B、“连锁和互换规律”学习水平由B降低为A。

    又如,由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编写的“生命科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中,在“说明”部分也有对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进行解读,包括“关于内环境的学习,不要求记忆有关的具体数值”、“关于遗传信息的表达,不涉及遗传密码的记忆”,同时对涉及到计算内容的学习要求也有相应的说明。

    重视基础再落实

    鉴于等级性考试要求控制难度系数在0.75的这样一个目标,我们可以推知,等级性考试主要考核的是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我们切忌在学科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过度复杂,而需要扎实落实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下题为例。

    例1:在培养基配制和微生物接种的过程中,确保无杂菌污染被称为无菌操作。下图中,符合无菌操作要求的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本题考查的是微生物实验中基本的无菌操作技能,如果微生物内容教学中没有切实落实微生物实验的基本学习要求,势必错选频率很高。

    因此,考前一个多月时间里,我们可以通过仔细阅读教材、整理笔记和学案、经历实验过程等途径筛查和弥补缺漏,确保将生命科学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落实到位。

    关注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不等于死记硬背。经常会有一些学生对于学科基础知识娴熟于心,但一遇到具体情境却束手无策。以下面的题目为例。

    根据体重指数 (BMI) 可判断人的肥胖程度。某医院对不同类型妇女体内血脂水平的检测结果如下表。(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根据表中数据并结合图示推测,若不进行人为干预,肥胖妇女血脂水平会___,理由是___。(图略)

    本题考查知识点对大多数学生不成问题,但如何运用知识结合题中情境做完整、逻辑清晰的分析却成最大的障碍。本题的命题就是关注了考查学生解决真实情境中的生物学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生命科学核心素养。

    因此,在临近考核前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还必须关注生命科学核心素养的提升。我们在平时的习题训练中,不要过多关注标准答案是什么,而是要审视自己在思考问题时的逻辑方法是否有偏差,我们可以通过强化对结合具体情境的生物学问题的分析过程来发现问题,只有让自己具备了生命科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我们才能避开题海,从容应答。

    (作者系上海市西中学生命科学学科教师,区学科带头人)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