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评估是贫困县脱贫“摘帽”的重要依据。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委托的第三方机构评估,今年,江西省井冈山市成为我国贫困退出机制建立后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这里的第三方评估是如何开展的? 当地干部群众对此如何看待? 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副主任涂俊伟说,贫困县脱贫“摘帽”以贫困发生率为主要衡量标准,且需经过严格的退出程序。“原则上贫困县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需降至2%以下,由贫困县自己提出,并经市、省两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核。公示无异议后,由省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向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报告,由其组织第三方力量开展专项评估,评估通过后才能脱贫‘摘帽’。”
记者调查发现,在评估的过程中,第三方评估机构制定了科学、严格的评估方法,确保了评估结果的准确。第三方评估的主要方式是随机抽样开展入户调查。到贫困户家后,评估组按两人一组,通过实地查看和访谈了解情况,并如实填写问卷。这些问卷由全国统一设计,内容十分细致,其中扶贫成效包括贫困户基本信息、对扶贫政策认知度等4大项54个具体指标,贫困退出包括收入、住房等31个具体指标。评估组对一些拿不准的问题还会交叉复核。
第三方评估结束后,记者在井冈山走访发现,严格认真,这是当地干部群众对第三方评估的深刻印象。“评估组和我们地方基本是绝缘的。”井冈山市扶贫和移民办主任刘新感叹道,评估组在评估期间,吃住都是自己解决,下乡评估用的车辆虽是地方帮忙联系的,但最后租车费用是他们自己结算的。当地干部告诉记者,在评估中,他们主要就是带路。一些被抽查的贫困户告诉记者,评估员非常认真,问题问得很细。
如此严格的评估让井冈山上下感到压力很大;但最终,井冈山顺利通过评估,又让他们感到十分踏实。
刘新说:“井冈山共有贫困户4638户,这次评估抽查了2076户,覆盖了我们所有乡镇和村庄。最终我们顺利通过评估,这充分证明,我们没有为脱贫而脱贫,更没有搞假脱贫、‘被脱贫’。”
新华社记者 刘健 胡锦武 郭强(据新华社南昌4月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