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04月05日 星期三
10
人文聚焦

迈过付费门槛,只是刚刚开始


    从最早的“百度知道”积分悬赏,到用户自愿赞赏,再到眼下高达数百元的标价,其背后是用户对碎片化信息集中筛选精炼“步步升级”的需求。海量信息中,“内容付费”平台似乎给

    出了一条更为高效集中的知识、经验、技能获取途径。如果说,过去互联网做内容主要靠内容带流量,形成用户再把用户卖给广告商,现今则将知识直接标价也能获得用户的认可。在企鹅智库去年一项有关“知识有偿分享”的调查中,已有超过四成网友愿意为有价值的内容付费。

    知识的价值被市场认可自然是一件好事,但学习从来没有捷径。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言:“你不能指望通过‘内容付费’真正掌握一门技能或知识,获取知识的最好方式是看书、上学和不断实践,付费内容所能带给你的是帮你对某些知识建立兴趣,进而深入了解。”

    数据显示,“得到”里单篇文章平均 日打开率为29.3%,但现在免费的微信公众号,打开率不足5%。罗振宇说:“收费内容跟免费内容最大的不同是,免费内容的逻辑顺着用户的欲望走,而在付费那一刻,用户在想自己将是一个更好的自己。”

    诚然,“更好的自己”是高明的营销话术。无论出于偶像崇拜还是自身焦虑,付费行为本身都只是第一步,迈过付费门槛,学习才刚刚开始。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