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祝越
苏嵘,曾多年生活在新疆;她做过护士、跑过业务、干过财务,却认为人生中最有意义也是最具有挑战的时光是在上海市徐汇区田林社区里的15年,“每天都在紧张和忙碌中度过,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我也获得了幸福感”。
她称自己是“一棵在社区生根发芽的小草”,然而这棵“小草”却凭着冲劲和智慧化解了小区中各种令人头疼的问题。她说,自己骨子里有着 《亮剑》中李云龙的性格———每次攻下一个难关,就特别有幸福感。
新官上任,社区老党员给了“下马威”
苏嵘至今还记得2012年3月离开锦馨苑时的场景:小区居民们自发来到会场外夹道相送,一位老太太拿出一把红枣和糖果放到她手里:“你这几年辛苦啦,祝你以后甜甜蜜蜜。”苏嵘拼命忍住眼泪,直到坐进车里才止不住泪崩———15年服务了六个居民区,她却总也难以控制离别时的神伤。
2002年起,苏嵘到虹三居委会工作,成为一名社工。刚开始,从大西北回来的她也很迷茫:社区工作尽是“上海风格”的家长里短,她这个“女汉子”能不能胜任这份工作,获得居民的信任? 苏嵘心里没有底气。
不过,“女汉子”从不言退。对任何困难都敢于挑战的她,很快在社区走出一条“苏式道路”。
2012年,苏嵘转岗到田林五六七村居民区任党总支书记。为了尽快摸清小区情况,她规划了小区的走访地图,并发起开展“向书记说说心里话”主题活动,听党员提意见。社区老党员一上来就给她来了一个“下马威”:“新书记,你其它啥都别说,把垃圾房建设做好,我们自然信你服你。”
田林五六七村的垃圾房建设,悬而未决已有13年:因为周边居民强烈反对,垃圾房始终没能建成;可是,这个既定的垃圾房用地早就成了大家默认的垃圾角,带来许多卫生和安全问题,居民们怨声载道。
苏嵘和其他居民区干部一起,挨家挨户走访垃圾房边居民楼里的50户人家,听取他们的想法和要求。她多次主持召开听证会,每个环节都与居民反复协商,最终在街道市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把垃圾房的设计方案和施工计划确定了下来,居民们也基本表示同意。
施工前一天,几户居民担心施工效果没有设计的那么好,会影响家里的采光,情绪激动地跑来居委会,试图阻止施工。面对这几户居民的责难,苏嵘向他们耐心分析解释不造垃圾房带来的危害,接着又描述了垃圾房造好后的良好效果,总算做通了居民的思想工作。
几周后,垃圾房完工。自此,社区老党员们果然发自内心地“信她服她”了。
擅长“圈粉”,六个社区的居民都成了志愿者
别人眼中的苏嵘是怎么样的? 记者从小区中收集到的评价令人忍俊不禁———她的徒弟说:师傅老“烦”的;她的闺蜜说:我好“后悔”认识她;她的丈夫说:她“管闲事”的特长终于发扬光大了。
苏嵘的徒弟、现任田林街道五六七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王芳告诉记者,她刚当社工时脸皮薄,不好意思和居民打交道,苏嵘就逼着她带领大家做广播操,还带着她挨家挨户上门“混脸熟”。“别人反映一个楼上漏水的矛盾,她可以聊出一大堆事情,一件件都去解决,那时我真要被她烦死了。”后来,王芳发现师傅的“烦”正是她人缘好的原因,社区的人情世故其实很简单———多“刷存在感”,多帮人解决问题,等到自己有困难时,居民们就会全力相助。
就是这样的热心、不怕烦、急人所急,让许多人被苏嵘“圈粉”。苏嵘的闺蜜、新上海人协会成员封雪告诉记者,苏嵘三天两头拉着她当“跟班”,为社区工作出人、出钱、出力做公益,她开始好后悔认识苏嵘,但后来居然习惯了,有一阵子苏嵘没有出现,她反倒去主动“讨事情”做。
苏嵘说自己是工作狂,可同样重视家庭,因为家人的支持是她最大的后盾。她的丈夫一直拿她开玩笑:“你喜欢多管闲事,社区工作太适合你了———管闲事还能拿工资。”调侃归调侃,一旦苏嵘遇到麻烦,丈夫总是第一个冲上去的“志愿者”。
不过,愿意冲上去的志愿者可不仅仅是“苏先生”———在她工作过的六个居民区,居民们都慢慢成为了居委会的志愿者。锦馨苑“三驾马车”———居委会、物业公司、业委会离心涣散,是她重新凝聚起来,后来小区修主干道,党员们维护秩序齐上阵。田林五六七村居民区条件差、矛盾多,她靠上门走访调解矛盾,一年内扭转了局面;随后,一群“新上海人”在她带领下为社区居民提供理发、配锁、修伞、修表、裁剪等服务,碰上赈灾活动,他们还会从并不丰厚的收入中拿出善款,敬老节和高温天又会到敬老院为老人端菜送饭、打扫卫生,陪老人拉家常……
十五年来危机感始终伴随着她
苏嵘说,她凭着一腔热忱投入社区工作,但十五年来危机感始终伴随着她:“社区里的‘鸡毛蒜皮’不但复杂多样,而且不断‘升级更新’,唯有不断学习和探索才能跟上。”
苏嵘喜欢看书,看 《红楼梦》 《隋唐演义》,也看传记小说,弗洛伊德著作和 《耶路撒冷三千年》 这样的书也常常捧在手里。“书中自有世情冷暖,但社区里的事有时比故事还像故事,看得多一些读得多一点,碰到了主意也能多一点。”
社区里有患精神疾病的老太太发病,谁都不敢上前。“你们都藏起来,听我指挥。”敲门,苏嵘张口就说:“我是妇联派来的,听说你家老头子对你不好,妇联专管这事,有什么可以跟我说。”老太太嚷嚷:“老头子得神经病了,快送他去医院。”“除了那些不好的,他平时对你好的事有吗? 烧饭烧吗?”“烧的。”老太太被绕进去了。“那好,送医院可以,但规定监护人要陪去,你想想他平时对你好的时候,陪他去医院可以吗?”三言两语,老太太总算进了医院。这样的情况,苏嵘这些年来处理过十几起。
实践悟“道”,积淀成“径”。苏嵘对自己十五年社区工作的总结是:去一个社区解决几十个问题———带一个徒弟———被调走。她也在思考,个人的力量有限,自己的价值怎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
如今,田林街道苏嵘工作室已经开班,苏嵘带着学员做游戏、角色扮演、唱唱跳跳,努力地把十五年总结出的理论知识与案例传授给学员。她说:“我从实践中锤炼出的经验,也得通过实实在在的办法讲给大家知道。”
■人物小传
苏嵘,现任徐汇区田林街道长春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她认真履行群众工作职责,爱岗敬业,开拓进取,带领居民区一班同志在基层一线倾心全力为居民服务,取得良好成效,也树立了一名党的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近几年,她先后获得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优秀党务工作者、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标兵、上海市计生协会三十年三十佳、徐汇区优秀党务工作者、徐汇区优秀共产党员、徐汇区“三八”红旗手、徐汇区优秀社工等多项市区级个人先进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