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莫斯科记者孙昌洪
3月30日至31日,第五届莫斯科经济论坛在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举行。论坛主题为“世界的转折———俄罗斯新战略”。此次论坛议题广泛,涉及重大外交事件、俄罗斯经济政策和国际形势急剧变化下的俄罗斯发展模式等。所设计的讨论问题包括英国“脱欧”、美国大选、欧洲民族主义思潮,以及俄罗斯如何摆脱经济停滞、如何推动创新经济、如何深化对外投资合作等。
中国和俄罗斯的双边合作,尤其是两国在欧亚地区的合作是此次论坛的重要议题之一,也是吸引与会者最多的分会场之一。
俄罗斯总统顾问格拉济耶夫在谈到俄中投资合作时强调,俄罗斯经济客观上需要更多资金,受西方金融制裁影响,俄罗斯投资和商业较以往呈下降趋势,开展和深化与中国的投资合作可以有效改变这一现状。他表示,双方项目合作存在迟滞现象,许多项目仍停留在备忘录阶段,这多少打击了中国伙伴的积极性,因为投资风险应该由双方共担。因此,应该研究有效的方法来改变这一情况,如考虑联合筹资、制定对华投资的有效支持机制等。
中国与会代表、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李永全表示,在广大的欧亚地区,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俄罗斯提出了“大欧亚伙伴关系”构想,两国政府还签署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协议。虽然相关具体项目在落实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困难,但只要双方及时总结经验,相关倡议和构想一定能够实现。
俄罗斯“投资桥”投资者和倡议者协会主席孔恰罗夫在论坛总结大会上表示,随着投资领域和合作对象的扩大,随着俄罗斯国内形势的稳定和向好,中国对俄罗斯的投资有望迎来新的发展。
莫斯科经济论坛始于2013年,由俄罗斯科学院和莫斯科国立大学联合举办。本届论坛吸引了来自俄罗斯和其他20多个国家的3000多名代表与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研究机构和高校学者参加了论坛。
(本报莫斯科4月1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