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3月28日专电 (驻京记者周渊)今日,北京市规划国土委发布通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0年)》草案已编制完成,将从3月29日起至4月 27日对草案进行公告。
草案提出,人口方面,2020年,人口规模控制在2300万人;空气治理方面,2020年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56微克/立方米左右,2030年达到国家标准35微克/立方米左右。
相关负责人称,《总规》草案紧扣城市的战略定位、空间布局、要素配置、城乡统筹四个中心环节,紧紧牵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着力破解“大城市病”,提高城市治理能力,描绘了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和迈向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规划蓝图。草案编制开展了9大方面、38项重点专项研究,并进行了多项民意调查。
总规草案由六大部分支撑,包括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明确发展目标;调整城市空间布局,疏解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科学配置资源要素,提高城市发展水平;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强化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着力解决“大城市病”以及转变规划方式,保障规划实施。
城市规模方面,人口规模到2020年将控制在2300万人,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减至2860平方公里左右,2030年减至2760平方公里左右。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面,将有旧城、中心城区、市域和区域四个空间层次范围;同时规划旧城、三山五园两大重点区域;规划长城文化带、运河文化带、西山文化带三条文化带;此外,还将加强世界遗产及文物、历史建筑及工业遗产、历史文化街区及特色地区、名镇名村及传统村落、风景名胜区、历史河湖体系、地理形态及山水环境、古树名木、非物质文化遗产等9个方面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合理利用。
总规中还为留白增绿、绿色出行、民生保障、一刻钟社区服务圈、空气治理等设定了“小目标”。例如:203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以上、2030年建成1000公里市级绿道、1000公里区级及社区绿道;2030年绿色出行比例超过80%、2030年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出行比例42%;民生保障方面,2030年医疗卫生机构千人床位数提高到7张左右、养老床位不低于18万张,人均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达到0.45平方米,并建成公平、优质、创新、开放的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