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03月29日 星期三
9
文化;广告

打破传统概念,看纸张“七十二变”

2017纸上创意艺术展4月6日起在沪举行


    ■本报记者 许旸

    用纸做的石膏状雕塑可徐徐拉开,特殊纸张拼贴出颇具东方雅韵的汉服,立体书上演惟妙惟肖的童话世界……这些令人“脑洞大开”的艺术设计,都是以一张张看似普通的纸为灵感载体。集结了国内外千余套纸制设计作品的2017纸上创意艺术展,将从4月6日至15日在上海嘉定区韩天衡美术馆展出,展览以“无间创意”为主题。

    近几年以纸上艺术为主题的展览活动在多地涌现,纸上作品简约感性,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不过,在业内看来,国内真正能反映纸张创造性特质的纸制艺术作品数量还不多。

    本届纸上创意艺术展分创意纸制品、中外立体书、藏书票、裸眼3D、海派包装设计、铜字模印制等展示及互动专区。而每年展览最吸引观众眼球的,正是艺术家运用纸创作出不同类型的艺术品。以立体书为例,本届艺术展将带来110本立体书,其中美国60本、英国40本、中国10本。相对来说,国内“纸质”艺术家更强调一种纸的转换与观念,而海外不少艺术作品在纸张材质的综合运用上,更注重与观众的互动。

    有资深业内人士谈到,纸上创意艺术展创造了重新衡量纸张功能的契机,人们会发现,创意纸制品正不断突破“纸”的传统概念和历史使命,在当下艺术和生活中焕发活力,呈现出“纸”的多面审美风貌。

    继去年纸胶可伸缩作品在展览上大获好评后,艺术家李洪波今年继续带来“教科书纸上雕塑”。工作人员轻轻一提,酷似石膏像的作品能像手风琴一样拉开延展变形,原来,该作品竟由层层叠叠的纸组成。有评论家称,这个创意巧妙运用了中国传统“纸葫芦”灯笼的叠加理念,夸大纸的伸缩性想象空间,把上千张纸通过粘合、切割、打磨而塑造成“纸”的雕塑,可拉缩伸展,携带方便。

    “这种对纸质不同的转换逻辑思维,构成一种无穷的阅读性和可视感,引起观者有种莫名的触摸冲动和异想空间。”有业内人士说,无论是以当代视觉的角度改编古代经典历史绘画、妙用旧有宣纸拓印出各种符号空间,还是利用高科技摄影打印新技术创作出全新图式等,“纸”在展览中已不再局限为一种打印材料,而是具有无穷可能性,多维度呈现人们对世界的认识。艺术家运用混搭、杂糅、并置、挪用等艺术手法,不拘一格变出一幕幕纸上戏法。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