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03月23日 星期四
8
环球

这只“熊”与众不同


    本报记者 吴雨伦

    六年前,以农业立县的熊本只是一座名不见经传的九州小城;六年后,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因为Kumamon(熊本熊)而知道了熊本。熊本熊的风靡不仅令熊本县逐渐走进视线,也成为熊本震后复兴的精神支柱。

    六万人赶来为其庆生

    3月12日,位于熊本市中心的辛岛公园人山人海。上午10点,熊本熊在舞台中央现身,台下的观众欢呼、鼓掌、尖叫,六万余名熊本熊粉丝从世界各地赶来出席它的6岁生日会。现场一位女士用一整套灰色的衣服装扮自己的熊本熊,她说,仅仅是为这个玩偶做衣服,就花了一个月的时间。

    坐在第一排的粉丝凌晨3时就赶来抢占有利位置,目的就是向自己心中的萌宠表达爱意,而这份爱意又如此复杂,难以言说。“其实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么喜欢这只熊,它时而暖心,时而调皮,令人很难不爱。”来自上海的李颖颖脸上贴着红色的圆圈以此

    来模仿熊本熊。她与其他26位中国熊本熊后援会的成员从上海过来为其庆生。

    地理位置尴尬的熊本原本只是一个农业县。县知事蒲岛郁夫曾这般形容熊本的处境:“我们没有钱,这里年轻人很少,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就业机会,地方经济正处于逆境中。但是,我们还是想让全日本的民众来我们这儿观光。”

    熊本熊的出现令原本默默无闻的农业县发生了巨变,在其出世的六年间为熊本县带来近1255亿日元的经济收益。由此出现了熊本熊列车、熊本熊酒店等周边产品,连熊本熊的办公室也成了粉丝的“朝圣地”。熊本县政府甚至专门设立了熊本熊品牌推广部,利用宣传让熊本熊的形象能经久不衰,也极大地推动了当地发展。据统计,六年来熊本县的旅游人数增幅达12%。

    而到了熊本才明白,熊本熊的存在意义已经超越了推广熊本和贩售周边的吉祥物,它已经和熊本当地融为了一体。难以想象没有了熊本熊的农业县会是怎么一番景象。在某种程度上,正是熊本熊让远在千百里之外旁人与这个地方有了微妙的情感连接。

    熊本人的情感加油站

    对于很多人而言,这只行动笨拙、内心贱萌、自带腮红的熊本熊是他们收藏夹里的表情包,为他们带去欢声笑语。而对于熊本人来说,它不仅是行走的表情包,而是他们乐观面对震后生活的精神象征。

    地震后,熊本熊成了情感加油站。震后,政府决定暂停熊本熊推特和脸书账号的更新以及熊本熊的任何活动,但它的“失联”很快引来人们的关注。“人们一直询问,为什么在熊本人最需要它时,熊本熊停止了活动。”熊本县政府熊本熊品牌推广部的柳田纪代子坦言,其实当时他们也很困惑,像熊本熊这样一个淘气的吉祥物在地震这样的大灾后该不该继续参加各类活动,“我们遭受了如此严重的地震,熊本熊的出现似乎并不合适。”

    但在社交媒体上,各国网友纷纷留言为熊本熊祈福:“熊本部长你还好吗?”“部长快回来振作你的县民”……而熊本熊身上又承载着许多人的感情。“熊本不哭”等这些口号通过熊本熊传递了世界对熊本的关心与支持。成百上千幅画从世界各地上传至网上,熊本熊被描画成地震救援

    的领导,它头缠绷带,重建倒塌的熊本城,支撑起摇摇欲坠的房屋。

    “熊本熊诞生的目的就是为熊本人带去快乐与正能量。所以另一方面,在震后没有什么比熊本熊更合适安抚大家了。”在反复斟酌后,熊本熊重启了活动。地震过后三周的5月5日是日本的儿童节,熊本熊造访了受灾严重的益城町。由于余震持续爆发了1200多次,当地居民当时仍睡在车里以保安全。“那种感觉就像一个大家都在寻找的地震幸存者蹒跚着走出来一样。”不少在地震中失去家园的孩子一窝蜂地涌向熊本熊,拥抱着,与它拍照合影,他们的熊本熊朋友又回来了。在此刻熊本人的眼中,熊本熊是自己的情感寄托。那天之后,熊本熊每天奔波于学校与避难所,看望各处的受灾民众。

    因为熊本县县长震后公务繁忙,得益于熊本熊已经建立的影响力,熊本熊替县长走遍日本47个都道府县,并与美国、印尼等驻日大使馆开启“来自熊本的感谢”的活动,感谢日本及世界各地对熊本的支援与救助。确实,此时的熊本熊已不仅是一只吉祥物。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