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译本 《伊索寓言》:“村姑戴牛乳一器过市,沉思售乳得资,可易鸡子三百,伏之,即毈五十,犹得二百五十雏也。既硕,尽粥之,向岁可得巨金,用以裁衣,被之招摇过市,群少年必乞婚于我,我必尽拒以恣吾择。思极而摇其首,首动,器覆于地,乳乃尽泻。于是万象皆灭。”(见 《伊索寓言古译四种合刊》135页)
明江盈科 《雪涛小说》“妄心”条:“一市人贫甚,朝不谋夕,偶一日拾得一鸡卵,喜而告其妻曰:‘我有家当矣。’妻问安在,持卵示之,曰:‘此是。然须十年,家当乃就。’因与妻计曰:‘我持此卵,借邻人伏鸡乳之,待彼雏成,就中取一雌者,归而生卵,一月可得十五鸡,两年之内,鸡又生鸡,可得鸡三百,堪易十金。我以十金易五牸,牸复生牸,三年可得二十五牛,牸所生者,又复生牸,三年可得百五十牛,堪易三百金矣。吾持此金举责 (债),三年间,半千金可得也。就中以三之二市田宅,以三之一市童仆,买小妻,我乃与尔优游以终馀年,不亦快乎?’妻闻欲买小妻,怫然大怒,以手击鸡卵碎之。”
按,此二事之相类,近人已考论过。最早徵引 《雪涛小说》 此事的,为郑振铎,见其 《中国文学论集》;最早将之与 《伊索寓言》 捉置一处的,则为刘咸炘,见其 《文学述林》 卷三。后来季羡林作 《一个故事的演变》(见 《季羡林全集》 第17册),又追溯其源,以为中国文献中的这一故事,是从印度传来,梵文古书如 《嘉言集》之 《和平篇》 第七个故事、《五卷书》第七个故事,皆是。据季文从 《梅磵诗话》 转引东坡诗注,知其未睹刘书。其实,《庄子·齐物论》 早云:“且女亦大早计,见卵而求时夜,见弹而求鸮炙。”所以,即认 《雪涛小说》 的故事,是从 《庄子》 敷衍而出的,亦无不可。
尤为可笑的,则是唐张鷟 《朝野佥载》 卷三所载的一条,为诸家之所未及:“益州新昌县令夏侯彪之初下车,问里正曰: ‘鸡卵一钱几颗?’曰:‘三颗。’彪之乃遣取十千钱,令买三万颗,谓里正曰:‘未须要,且寄母鸡抱之,遂成三万头鸡。经数月长成,令县吏与我卖,一鸡三十钱,半年之间成三十万。’”此已非寓言,而是人间的真实事了。只是,那位新昌令是否读过 《庄子》、《五卷书》,受了它的启发,才这么干的,我无从得知,不敢乱说了。
王培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