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首席记者唐闻佳)央视曝光称日本核污染区产地食品流入中国,一时引发消费者尤其是家长们的担忧:国内各大超市卖场、进口商店里,在售的日本进口食品到底有没有被核辐射污染,是否在食用安全值内?说得更直接些,日本进口食品到底还能不能吃? 在昨天下午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市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办公室主任、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阎祖强主动回应了这一市民关切:他拿出一份2016年上海食安风险监测报告称,抽样相关进口食品均未超我国放射核素限量标准。
为防控食品安全风险,上海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风险评估体系已有多年历史。阎祖强称,上海在多年前就把放射性元素作为进口海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指标进行检测。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后,为保证居民食品安全,市食监部门除了在第一时间贯彻国家质检总局有关加强从日本进口食品农产品检验检疫监管的公告精神,全面禁止进口来自核污染地区的食品,还将放射性核素列入日本进口食品的专项监控指标。
“这6年,我们一直关注放射性核素等相关检测指标,不断加强风险评估与监测。”阎祖强介绍,在2016年的上海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中,上海对市场上销售的日本进口蔬菜、水果、生鲜乳、水产品等7大类50件样品,分10项进行了放射性核素污染专项监控,覆盖了生产、流通等各环节。结果显示,抽检样品全部符合我国有关放射性核素国家限量标准的要求。
日前央视曝光日本核污染区产食品涉及在线跨境电商,以及线下的永旺超市、无印良品门店等,被曝光食品有卡乐比麦片、新潟大米等。前天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称,经核查,无印良品(上海)商业有限公司的进口记录未发现有来自日本核辐射地区的产品。
针对市民关于一些境外食品绕过海关,通过跨境通、保税区或代购等途径进入国内市场,政府应如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疑问,上海市副市长陈寅在发布会现场表示,跨境通、代购的发展势头很猛,对政府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管理办法已难以涵盖很多新业态、新模式,需要政府各部门加强联动,在全社会形成共治格局,希望消费者、平台公司共同参与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各大平台公司也要承担起相应责任,对接入平台的经营户提出相关安全要求。
阎祖强也表示,今年将与出入境检疫局建立一个监管信息平台,将进口、备案的一些食品信息对接起来,进一步保障上海市民的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