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首席记者张懿) 满载收获,不辱使命。昨天下午,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在沪全国政协委员圆满完成会议各项议程,回到上海。在京期间,委员们表现出了良好的工作状态,着眼全国大局,结合上海实际,提出了很多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据初步统计,会议期间,有70位在沪全国政协委员提交提案244件,21位委员提交大会发言53篇,其中4位委员作了大会口头发言。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会议期间,在沪全国政协委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协商讨论履职。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大生态环保治理力度、加强社会治理创新,以及教育、卫生等民生热点,说实话、讲实情,建言献策。
对民法总则草案,加强和改进协商民主建设等,委员们也都提出了很多有分量的建议。经过参会履职,委员们纷纷表示,视野更加开阔,对很多问题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黄震委员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3月4日联组会上的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了知识分子的作用,强调要识才、爱才、用才、容才、聚才,让大家都很受鼓舞。《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高博士研究生国家助学金补助标准”,为此他建议更加关心高校青年学生与教师的生活工作状况,形成长效保障与合理的选人用人机制。
胡卫委员表示,《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意见》(简称 《意见》)明确了政协民主监督的性质定位和监督内容等,指出政协民主监督是一种非约束性监督,这是理论上的创新。张喆人委员认为,《意见》 对推动政协民主监督将起到里程碑作用。
此次会议期间,委员们发言与提案最集中的领域就是教育。郑惠强委员建议通过多措并举,防治中小学校园欺凌;吴幼英委员建议深化高考改革试点;章义和委员建议加强农村山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胡卫委员建议加快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这些提案与建议都受到了各方关注,取得积极反响。
这次会议是本届政协最后一次全会。委员们纷纷表示,回到上海后,将继续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全国两会精神,立足本职工作,继续履职尽责。无论是否继续当政协委员,他们都将一如既往地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与民生改善,努力建言献策,为国家和上海继续贡献力量。